超級科技巨子 第550章:比鄰星內的宜居帶行星
更新:09-11 03:43 作者:昭靈駟玉 分類:科幻小說
新加入的薩拉-西格和朱莉-斯黛西兩位天文學家都呆呆的不知何言以對,兩人都感覺太不真實了,什麼時候人類的現代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了如此誇張的地步了??
製造「戴森球」來收集全部的恆星能量,以這種方式汲取的能量簡直多到讓令人難以置信。
最重要的是,「戴森球」假說怎麼就成真的了?退一步講,人類哪來那麼多資源打造「戴森球」這樣的能源收集器?要知道,打造一個直徑一個天文單位的戴森球將具有2.72x10^17平方千米的表面積。
這是人類現有科技水平能夠做到的事情?
但很快,薩拉-西格意識到這並非不可能,因為連更詭異的人工重力科技都誕生了,「戴森球」起碼還能理解成是一個規模超級超級巨大的工程科技。
楚思遠說的沒錯,鍾元素物質被運回來之後,被大量用來製造「戴森球」所組成的結構部件,簡單來說就是製造厚度達到皮米級的鍾晶體二維化展開的薄片。
說起來簡單,但這需要華盛集團目前為止最為先進的納米技術才能完成。
數據一對比就知道皮米級是會薄到什麼程度了,1納米等於1000皮米,最小的氫原子的直徑是0.1個納米,而作為重元素的鍾晶體物質,但鍾原子的直徑比氫原子還小,只有27個皮米,即0.027納米。
在微觀的世界裏,一個原子就如同是一個獨立的恆星系統,內部的原子核相當於一顆恆星,圍繞原子核高速運動的電子就相當於是行星。
鍾原子這么小,是因為內部的電子軌道小而緊密,雖然直徑比氫原子都小,但一個鍾原子的質量卻是要遠遠高於氫原子的。
納米科技將鍾晶體進行二維化展開,從而製造出人類當下認知的已知宇宙中最薄的薄片物體,這意味着不需要多少鍾晶體材料就能將一顆恆星給「包裹」起來,如果沒有這項技術,就算是把整顆流浪星球上的所有鍾元素都應用起來也不足以製造一個「戴森球」結構。
而利用二維化展開,直徑一個天文單位「戴森球」表面積,只需要120萬噸質量的鍾元素物質即可。如果是一般的材料來製造「戴森球」的堅固殼體,這樣一種結構從物理學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它需要非常巨大的抗張強度,而且容易受到大幅漂移的影響。
但鍾元素卻不在其列,不論它多麼的薄,一旦與能量產生互動,它的強度和結構穩定性會伴隨着能級的飆升而成正比,一旦接受到恆星的紅外能量輻射,就不可能肢解它。
「戴森球」並不是一個連續的殼體,而是由10萬個獨立的鍾元素薄片太陽能收集器組成,它們不需要環繞軌道,而是通過巨大的鍾元素薄片收集器利用超大量級的承受光壓壓力來抵消太陽的重力、拉力。
10萬個相對獨立的結構對於恆星來說可以是完全靜止的,當光壓和來自恆星的重力是恆定的,在合適的被放置在相應的位置上,引力和太陽風的推力之間便能取得平衡,使得收集器既不會被太陽引力吸入表面,也不會被太陽風吹到宇宙空間中。
但前提條件是太陽能收集器的材料強度能夠扛得住,而鍾元素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航道校準完成!」
「躍遷引擎已經就緒!」
艦橋上,楚思遠簡述了一遍此次的探索任務,同時控制飛船的成員紛紛匯報,此時都看向了黎川,只等他的口令了,後者頓時回應道:「躍遷吧!」
飛船駕駛員嚼着口香糖,淡定的微笑道:「了解。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乘坐華盛集團『問天號』飛船,本次航班由地球前往比鄰星,航行距離4.2光年,請系好安全帶,祝各位旅途愉快。」
團隊成員們的氣氛都不錯,探索任務都是爭着來的,畢竟科研、旅行兩不誤,美差啊。
地球的高空軌道上,伴隨着一陣奪目的光耀一閃即逝,「問天號」飛船完成躍遷。
遠在距離地球大約4.2光年開外,一顆光芒暗淡的紅矮星是這片空間最大質量的天體,正是比鄰星,不久之後,這顆紅矮星的引力範圍之內,爆發一陣光耀閃幕,龐大的「問天號」飛船躍遷抵達此處。
飛船的舷窗外部護罩緩緩打開,黎川不由地望向太空,而這個時候飛船上響起了一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