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真人是一個能辟穀,寒暑不侵,有輕功神行,知未來休咎,脫胎神化的道教得道者、太極宗師。正所謂「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這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那真正修煉的精神和養生延年的效果,得到了明朝君民的重視;然而,他一心想的是「怎得個張環衛來談玄,馬半州同修煉?薛道光曾把俗還,王重陽幸遇良緣,伯端翁訪友在扶風縣」等等這些與修煉有關的事情,對耗神喪氣的政治毫無興趣。張三丰真人潛心參悟太極和道法,樂於修己度人,廣泛傳授弟子門人,開創了嶄新的武當派。使太極拳法得以流傳開來。
張三丰真人是遼東懿州人,俗名君寶,三豐是他的道號。延佑元年,三豐真人始入終南山,得遇火龍真人傳以「大道」,此時他己年至六十七歲,在終南山居住修煉四年。他因醉心於修煉上乘太極功夫連邊幅也不加修飾;人們反倒不叫他真名字,認識他的人只稱他張邋遢或邋遢張,他也樂於接受。
他身材頎長而高大,遠處看去猶如「龜形鶴背」一樣;大耳朵,圓眼睛;他氣血充足,頭髮鬍鬚象戟一般堅硬。張三丰真人的太極內功已達深不可測的地步。不論是寒冬,還是酷暑,他身上只穿一件破衲衣和一件蓑衣。隆冬時節他睡臥雪中鼾聲如雷。近代太極拳師楊露禪與道家八卦掌傳人董海川因比武試探對方內功深淺,一個在冬天穿襯衣,一個在夏天穿棉衣而臉不變色,氣不喘,成為武林界的佳話。以此相比,張三丰真人的境界就可想而知了。
真人經常「遊方」天下訪道授徒,足跡遍涉大江南北。吳圖南《國術概論》中說張三丰祖師「北抵燕趙,東至齊魯,南達韓魏,往來名山古剎。」朱椿題《張三丰神仙像》中也說真人「南遊閩楚,東遊扶桑」。可見去的地方實在不少。他運用起上乘輕功能一日千里;當年張松溪就是看見他在浙江四明山「登萍渡水」的上乘輕功以後才千方百計趕到武當山拜師學藝的。
張三丰真人灰諧風趣,隨性而發;喜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有時他幾個月才吃一次食物,有時幾天吃一次,可是吃一次飯量非一般人能比。有時「升斗」飯都能吃完。明朝洪武初期,他到武當山修煉內丹上乘功夫,參悟太極拳法。帶領弟子「造庵」於後來的「玉虛宮」處。庵前古樹有五棵,暗合五行之數,他經常在樹下面打坐修煉;猛獸不敢吃他,鷙鳥也不敢去侵犯他。如果是平常百姓像他那樣,早就給猛獸吃了。
人們認為他有奇功異能,是神仙人物,於是有人向他請教仙術,他認為請教者不具「仙根道骨,」講了也是白費口舌,因此閉口不答。對於三教經書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有人向他請教經書內容,他可是「發詞滾滾、涎津不絕於口,」令請教者十分佩服。時有學道者「邱玄清」請求張三丰祖師收為弟子,邱玄清有幸得到了修煉的真傳。
張三丰真人登山輕捷如飛,經常到武當山的三十六澗,七十二峰的每個角落去尋幽攬勝。當時五龍、南岩、紫霄等武當方圓八百里原有建築都毀於元末戰爭兵火。他預知到武當山他日將會興盛起來;便對武當山中的「老修行」說:「吾山異日與今大有不同矣。我且將五龍、南岩、紫霄等地『粗創』焉。」並帶領邱玄清等門下眾弟子「去荊榛,辟瓦礫」,創「草廬」而居住。派弟子丘玄清住「五龍」,盧秋雲住「南岩」,劉古泉、楊善澄住「紫霄」。又在「展旗峰」北面山腳蓋「草廬」供奉「玄帝」香火,名為「遇真宮」。另在「黃土城」結草庵名叫會仙館,分別派弟子居住修煉,通過他的這些舉措,武當派已初步形成。
明朝太祖朱元璋聽說張三丰真人的聲名,先於洪武十七年(1384)下詔書征他入朝,並派遣專使尋找他。這位大修煉家可不願意去見「鳥盡弓藏」的朱皇帝。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再次下令讓張三丰真人的南京弟子沈萬山、武當弟子邱玄清請張三丰真人入朝,以滿足皇帝養生延年的需求;可他還是不去,遣使尋找也找不到他。此時張真人到底在什麼地方呢?原來,張三丰真人因與陝西寶雞金台觀住持友好,先後多次隱居於此。他在洪武二十三年隱居到金台觀那一次。因「陽神」出遊,形體如己逝世的一樣,縣裏善人「楊軌山」出具棺木收斂。到下葬時聽見「棺」內有響聲,打開棺蓋發現張三丰真人還活着。真人見「楊軌山」具有慧根,可以教化,便收他為弟子;教以修煉之法並帶他雲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