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之月 245.五子封侯
更新:10-17 01:19 作者:西夏古獸 分類:網游小說
張衡,是「正一教」的第二代天師,道中尊為「正一嗣師」。
關於他的記載並不多見,只有寥寥數筆,不過,仍可以精緻地勾勒出他的生平。
衡少博學,隱居不仕,有大名於天下。——是說他有真才實學,名聲在外。
精修至道,不與世接。——甘於寂寞,不落紅塵。
漢帝聞其有道,欲征為黃門侍郎,辭而不就。——自重身份,不屑為官。
襲教後,居陽平山以經籙教授弟子,克彰正一之道。——言傳身教,傳播大道。
言約理明,聞者有感。——口才好,特能感動人。
從以上不難看出,張衡的一生都在潛心修道,這種人要成不了仙,真是說不過去了,據說他是在漢靈帝時期得道成仙的。
漢靈帝,劉宏,大漢的第二十三代皇帝。
提起漢靈帝,這傢伙典型一個昏君代表人物,大漢的末代皇帝雖然是漢獻帝劉協,可真正讓大漢滅亡的卻是桓靈,那個「靈」就是指漢靈帝。
史界對漢靈帝的評價非常低,基本上可以用「荒淫無恥」四個字給概括了。
為什麼要提起漢靈帝呢,因為,在他之後,中國進入了三國時代,而「正一教」的第三代掌教天師,就生活在那個時期。
三國時代……其實是一個相當黑暗的時代,軍閥混戰,戰火紛飛,民不聊生……
話說,張衡既將仙去,臨行前,把兒子張魯叫過來象自己老子囑咐自己一樣囑咐了張魯幾句。
張衡是這麼說的,「汝祖以天地為心,生靈為念,誠敬忠孝為本,周行天下除妖孽之害。嗣吾教者,非誠無以得道,非敬無以立德,非忠無以事國,非孝無以事親。」
「非誠無以得道,非敬無以立德,非忠無以事國,非孝無以事親。」——大哉斯言,敢為天下聽!
道家讓人修行,除了修心養性、修神成仙之外,其實,其主旨是讓人誠敬忠孝為本,這非常附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不象和尚,一出家了就六親不認,有傷天和、滅絕人倫,嘖嘖!
要說還是當道士好,老婆孩子什麼都不耽誤,搞好了還有機會成仙,嘿嘿!
.
「正一教」的第三代掌教天師名叫張魯,道中尊稱其為「系天師」。
張魯在三國算是一位名人。
雖然沒有曹操、孫權、劉備那麼有名,不過得看在什麼地方。那三個人是全國有名,可在四川,說實話,劉備還不如張魯有名呢。
當時四川的最高行政長官是老劉家的人——皇親國戚——「益州牧」劉璋。
由於張道陵在四川傳道,老張家在四川相當有勢力和影響力,劉璋是一位腦子有點轉筋的官僚。
他看出來如果任由「五斗米道」在四川發展下去,以後自己這個「益州牧」可能會被架空,老張家將尾大不掉,為了防患於未然,劉璋毅然決定把張家趕出四川。
當時張家的勢力主要在巴郡,趕人可不是送客這麼簡單,劉璋動用了軍隊,不但殺掉張魯的老母親,還差一點把他們一家人全殺掉,可惜讓最關鍵的一個人給逃掉了,那個人就是張魯。
張魯被趕出了巴郡,他死裏逃生,換個人也就找個地方窩起來躲禍去了,誰能跟四川的「一把手」斗呀。
張魯不是別人,他振臂一揮,一呼百應,組織軍隊,迅速佔領了漢中。
漢中在漢時是屬於四川的,因為四川的地理位置上實在過於特殊和險峻——天府之國、據者為王,後朝有識皇帝發現這樣不行,為了安全起見,這才把漢中強行劃歸陝西的。
張魯佔據了漢中還不算完,又趁勢奪回了巴郡。
劉璋這等於偷雞不成蝕把米,不但沒有達到目地,還陪了本錢。他當然不甘心,所以,他數次派兵討伐張魯,結果卻是劉軍屢戰屢敗。
劉璋積怨過深,怒火燒心,犯了一個歷史性的錯誤,為了消滅張魯,劉璋請來了自己遠房的表兄弟劉備。
聰明人都這樣,當自己力量不足的時候就會想到「借力」——借用別人的力量。
可惜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劉備蓄謀以久正好乘虛而入,當劉備反戈一擊兵臨成都城下的時候劉璋被迫投降。
劉璋這屬於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