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前卒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模稜兩可
一萬人,在秦風看來,的確是在開玩笑。這是在謀國,而不是小打小鬧,這一次大明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也在開平,永平集結了大量的軍隊。
開平方向之上,巨木營,虎賁營,羽林營三個正規野戰營,而在永平方向,寶清營,追風營嚴陣以待,還不提已經歸附了大明的陸大遠的一萬人馬。
而這些,還只是浮在水面上的東西,水面之下,大明更是投入了不計其數的人力,物力,這些年來,可是將虎牢關,青州等地滲透得跟篩子一樣,那銀錢自然也花得如同流水一般。就連他們這大明皇帝也悄悄地溜到了永平郡親掌大局。
而齊人,居然就只派了一萬人過來。
當然,或者也可以說是利益訴求不同。明人將秦地看作自己的禁臠,必欲得之而甘心,這是大明的戰略佈局,為將業對抗齊國打下堅固的基礎,只有在解決了秦國問題之後,秦風才能抽出身來算計楚國,再完成了對三個國家的整合之後,才能行有餘力的對付齊國。
而齊國人了,並沒有太將秦國當回事,三國聯合抗齊也搞了幾十年了,也沒見能把齊國怎麼樣,齊國照樣是當世第一大國,照樣壓着三國打,更何況現在楚國已經被打成了瘸子,那就更不值一提了。至於秦國,那個窮地方除了盛產人口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值得想念的地方。在很多齊國人的眼中,如果齊國當真拿下了秦國,只怕不是助力,還會是負擔。他們接受鄧姝的提議,派兵進駐橫斷山區,不過是抱着有棗沒棗先打一杆子再說,就算不成,也能噁心噁心明人。
對於明國將成為齊國將來最強有力的對手這一點,齊國上下倒還是達成了共識的。也不為別的,主要是明齊上一仗,是接接實實的將齊人打疼了,不得不吐出了益陽,武陵,桃園三郡,雖然說這三郡也是搶來的,但搶來的就是自己的啊,這與割地賠款也差不離了。
這是一個恥辱,齊人對此是很在意的,不過那個時候正是與楚戰爭的關鍵時期,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裏吞,現在楚人差不多完蛋了,大家自然心心念念的想要報復一下子的。
當然,現在也是好時期,去年末和今年初,國內被安如海這些傢伙鬧了一個稀巴亂,很多地方受損極重,而皇帝借着這個時機開始在國內大規模的改革,清點丁口,攤丁入畝,整頓吏治,一下一下的都打在國內豪門大閥的軟肋之上,疼得直抽抽,現在大家都忙着與皇帝較勁呢,實在是沒有心思摻這一趟混水。
對於齊人來說,秦國窮是窮了點,但也不是好相於的,明人真想拿下秦國,說不得還要惡戰連連,最好是兩邊都打得精疲力竭,對於齊國那自然是大大的好事。
這樣的念頭,不僅是國內的共識,便連皇帝曹天成,前統兵大帥親王曹雲也是這個念頭,有限介入,便成了齊國對待這一次秦國事變的政策了。
一萬人龍鑲軍,在齊人看來,這已經是相當強大的一股力量了。如果真如鄧姝所言,這一次他們能輕輕鬆鬆的入主虎牢關的話,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太簡單了。
這就是治國理念和策略的不同了,在秦風看來,那麼多的秦人,都是極好的兵源和創造財富的丁口啊,怎麼能是負擔呢,沒看到明國很多郡治為了增加人丁,連販賣人口的事情都干出來了嗎?明國現在就差人吶,像在大一些的郡治,勞動力已經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了。很多地方,大家都不願意種田了,進工坊作工,或者去城裏當夥計,僱工,都比種田來錢快,還輕鬆許多呢。而拋荒土地,這是不被允許的,地方官怎麼辦,便不得不從外引起人口了,國內是不用想的了,互相之間,就跟防賊一樣防着鄰居來挖人呢,那就只能向外邊想辦法了。
如今明國最大的外來人口就是秦人了,只要過來,給房,給田,給工具,給牲畜,樣樣給你備好,只能能將田地種起來就好了。
來到明國的秦人就如同來到了世外桃源,在這裏,土地比秦國要肥沃不少,更重要的是,稅賦低得讓他們簡直不敢相信,最重的地方也不過十之二三而已,在秦國,這個比率要達到五成以上,如果將徭役也折算上的話,那就要七八成了,一年下來,不餓死,就算是繳天之幸了。而在明國,是沒有徭役這一說的,官府要徵發民夫,修路挖溝,得拿錢僱人,這對於農人來說,又是一筆收入。其實每年光這個收入,便足以繳納官府徵收的稅賦了。
這也充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