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華夏新史 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式輕武器
更新:09-15 10:21 作者:終極側位 分類:軍事小說
「俄國將在這場戰爭中面對世界上素質和水平最高的步兵,我們毫不懷疑,在當今世界上,德國步兵是最優秀的步兵,他們擁有一流的武器,優秀的戰術以及最好的素質。不要被德國人那些設計中的鋼鐵巨獸所迷惑,德國人真正的戰力來源是他們的步兵和炮兵!」————徐傑
在徐傑那個位面上,有很多人認為德國在2戰初期之所以能獲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於裝備上的技術優勢。但是實際上,當人們盤點德國初期的裝甲部隊的編制和戰車性能的時候,其實並不是這樣。法國的b1型坦克要優於德國的短管4號。b1坦克裝有一門坦克炮和一門75mml17火炮,外加兩挺機槍。最大裝甲厚度60mm。戰鬥全重28噸。在當時絕對算恐龍級的地面裝備了。而另一種法國坦克s35騎兵坦克,裝備一門坦克炮和一挺機槍,裝甲厚度最高56mm,重量29噸,速度每小時37km,最大行程260km。和同時期的德國短管4號和使用37mm炮的3號坦克比絕對不吃虧。
我們再看看德國前期的裝甲兵力,不過僅僅6個裝甲師,4個機械化輕裝甲師和4個半機械化「摩托化師」這點兵力和德國陸軍龐大的規模相比實在是太小了。而即使到了戰爭中後期,各種虎豹大量服役的時候,德國坦克和戰車的保有量也不是特別多。而在庫爾斯克之後,德國陸軍更是只能把裝甲部隊當成救火隊用。所以最終支持德國陸軍打滿6年時間的本源力量還是德國步兵。
德國人對步兵戰術和裝備從來都是相當重視的,比如說1916年開始德國陸軍推出了突擊群的概念。以及後來的暴風突擊隊。在這支精銳部隊中德國人開始為突擊部隊配屬大量的戰壕迫擊炮和各種步兵炮,以及mp18和各種機槍。其火力投射量遠高於普通部隊。為打破當時的戰壕困局找到了一個適合德國人的思路。而在2戰中德國人更是研究了一系列的迫擊炮和各種步兵炮來增強步兵火力。在東線的戰鬥中,德國基層擁有的火力強度遠高於蘇軍。
而現在,徐傑對德國步兵戰術還是比較了解的,除了作為穿越者之外,還因為現在的德國陸軍戰術和華夏陸軍都非常相似,強調基層火力配置。強調一個營甚至一個加強連來執行一個戰術任務的能力,步兵班戰術幾乎都是以機槍為核心展開。衝鋒鎗負責近戰,步槍掩護並且間或輔以擲彈筒。來對付400米內的對方機槍火力。連排戰術則加入了60mm迫擊炮提供600m左右的殺傷能力。到了營一級則會有80mm級別的迫擊炮,用來提供2000m左右的殺傷力。同時間或會有一些47mm火炮提供直射火力。
也就是說,整個戰術體系中,連級火力有效殺傷距離不會超過700以上。到了營以及則會驟然提高到2000米左右。而且整個戰術體系極其依賴迫擊炮和機槍。這個問題是個人都能看到。但是卻沒有辦法解決。原因很簡單。當時的武器沒辦法給人更多的選擇。戰防炮一般營級單位不會有,或者很少。剩下的就是看誰的機槍多迫擊炮多,而俄國人有喜歡集中起來使用,或者說放在後面。這樣一來結果就是在步兵交戰中屢戰屢敗。在開始的時候俄軍中還有一些有經驗的老兵,但是伴隨着老兵一批批的被消耗,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戰爭沒法打了。
然後再結合一下未來東線戰場的情況,像西線那樣修成銅牆鐵壁的防線幾乎是不可能,戰線過於遼闊。而且變化可能比較頻繁。呃,這個怎麼說呢。西線可以說德國對英法誰都很難突破對方的陣地,有可能個別地區打一年多都原地踏步。但是東線呢,想想都知道,俄國人肯定是一退再退。從時間上來說,德國人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構築一條固定的防線。
而從人力上來說呢?2戰的時候,如果將戰線平均分配的話,一個德國前線師大概要負責30km長的戰線(一個吧友說的,這個沒法確定真實性--!)這還是2戰西線無戰事的情況。要是現在1戰的話,德奧必須將主力放在西線來抵禦英法的進攻。那麼其實用在東線的兵力不會特別多,所負擔的正面戰線長度會更長!所以人力肯定不會夠用。也就是說從某種程度上講,大部分掩體和工事根本不用中口徑以上武器來清理。
然後結果就是在營連級交戰中,只要能壓制住德國少量搭配的80級別迫擊炮的話,那麼德國陸軍的火力殺傷範圍不超過700米,而且只擁有簡易的土木工事來防禦。這個問題就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