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華夏新史 第九百五十九章 鄧尼金的選擇
更新:09-15 10:26 作者:終極側位 分類:軍事小說
「多好的槍啊,只可惜沒有了子彈和配件也只能變成一堆廢鐵。」看着手中這支華夏生產的1911年式機槍,已經有些窮途末路的鄧尼金不由的哀嘆道。曾經輝煌一時,多次挽救了俄國陸軍的沙皇近衛軍此時已經可以用油盡燈枯來形容,誰都不會想到俄國最終的崩潰是因為內部的問題,一些人為了自己的私利和德國人達成了協議,他們推翻了沙皇陛下的政府,以巨額的賠償和大量的領土為代價換取了自己的官職。隨後他們就糾集了一批軍隊和德國人一起對付正在前線奮戰的依然終於諾曼諾夫王朝的其它俄國部隊。這背後捅的一刀相當厲害,讓鄧尼金至少損失了4成以上的兵力和裝備。要不是隨後和同樣支持諾曼諾夫王朝的高爾察克部匯合的話,恐怕鄧尼金的部隊早已經成為了歷史。
在隨後的近一年的時間裏,鄧尼金一面搜羅其它忠於皇室的部隊一邊抵抗着臨時政府和德國人的圍剿。不過隨着來自華夏的物資斷絕,依靠精良的裝備的俄國近衛軍戰鬥力大減,不少武器因為缺乏配件和彈藥而成為了廢鐵。鄧尼金試圖佔領一些工業基地來為自己的部隊提供裝備和補給,但是可惜的是,俄國的工業重鎮要麼已經成為了某個同盟國的領土,要麼就被臨時政府所控制,即使偶爾獲得一些彈藥和補給也根本無法滿足龐大軍隊的需求。
而當時間點進入了1917年4月後,情況就更加糟糕了。華夏共和國終於對俄國發動進攻了。到了現在,鄧尼金似乎明白了一些,當年華夏幫助自己訓練一支部隊的作用似乎就是為了今天。讓俄國內部打得你死我活,然後華夏坐收漁利。但是到了現在這一步,已經沒法改變了,即使鄧尼金表示願意和臨時政府和談,手下的軍官和貴族們也不會同意,畢竟俄國歷史上對於反抗者的結局是那樣的明確,即使暫時沒事。秋後算賬也是百分之百的,自己和自己的手下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死在戰場上。要麼死在絞刑架上。更何況自己和臨時政府已經打了相當長的時間,雙方之間已經沒有一點迴旋的餘地了。
鄧尼金沒想到華夏的動作居然會這麼快,幾個月時間就打下來鄂木斯克。俄國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才獲得的西伯利亞居然幾個月就易手了,更為可怕的是對方直接摧毀了自己的最後的兵員和物資基地。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鄧尼金不得不把前線的指揮權交給高爾察克。自己親自率領一個近衛師和高爾察克劃撥的一個海軍陸戰隊團來到庫爾干來阻擋華夏陸軍的進攻。這是鄧尼金手中最後的一支精銳部隊了,如果能打贏對手,那麼他的軍隊還可以堅持一段時間,而如果這支力量再被擊潰的話,鄧尼金就沒有一點底牌了!
雙方在庫爾干地區展開了對峙,對方似乎並不急於攻城,相反,他們還派出了信使與自己聯絡。表示如果鄧尼金同意投降的話。那麼華夏政府願意保證鄧尼金和下屬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甚至對於普通士兵都會妥善安置。面對對方提出的條件。鄧尼金倒是相信對方說的是真的,畢竟華夏沒有屠殺戰俘的習慣,從上一次被俘的經歷上來看,華夏確實可以做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華夏需要有人力去開發西伯利亞。而從自己的角度來看,貌似現在的俄國反抗力量確實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程度了,沒有補給,沒有兵員,強敵從四周壓了過來,再加上內部山頭林立,天知道他們那天就叛變了!
不過即使這樣,自詡為一個愛國者的鄧尼金還是無法接受投降這個結局,自己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拉起的這支軍隊不能就這樣完了!而投降之後,自己的身份怎麼定位?一個波蘭人?一個俄國人最終變成了一個華夏人?這不太過可笑了?自己拼死拼活的打了這麼多年就是今天?絕不!在回絕了對方的勸降後,鄧尼金決定集中全力在庫爾干打上一次,自己曾經重創過德國人和奧地利人,手下也堪稱百戰雄獅,而為了這一次戰鬥,鄧尼金有集中了幾乎所有的先進裝備。而對面的華夏陸軍兵力也並不多,滿打滿算能動員的也就2個師,作戰兵力不超過3萬人,自己這邊至少有4萬可戰之兵,而且還是防禦作戰,自己沒有理由會輸!即使最後結果不會改變,自己也要獲得一次輝煌的戰術勝利!
鄧尼金將自己手下約兩個師外加一個旅的部隊做了如下部署(包括先前的地方部隊和陸續趕來的其它部隊。)唯一的一個裝甲團被作為總預備隊。兩個炮兵團被部署在庫爾干城的兩翼。一個步兵師被安排在正面的三道防線上。為了防止對方的炮火孤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