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海 第八十六章 長壽
受到暴風襲擊的並非只有明軍。
由秘魯總督區航往阿卡普爾科增援貝爾納爾的西軍艦隊同樣遭受暴風襲擊。
不過他們更加熟悉新大陸西海岸的氣候,損失遠小於明軍。
這要得益於秘魯總督區的指揮官,與貝爾納爾那種貴族將官不同,秘魯的李卡爾德是船長出身的海軍將領。
海軍將領掌權,這種情況在西班牙乃至整個世界都極其罕見。
儘管大航海時代早就開始,西班牙與葡萄牙兩個國家接近瓜分世界,但實際上這個時代並沒有任何幾支海軍,包括大明、西班牙、葡萄牙、英格蘭、法蘭西在內,都沒有。
明朝自不必說,沒有陳沐就沒有海軍,國家的戰略重心即使在倭寇襲擾的情況下也仍舊放在北方,曾經的鄭和艦隊也是一支以陸軍力量為主的船隊。
西班牙的海軍更像是縮小但火力加強版的鄭和艦隊,作戰思路大致相同,船大艏高人多炮重莽正面。
英格蘭,英格蘭更沒什麼好說的,其船艦作戰理念在後人看來自然先進,但在這個火炮技術不夠成熟、威力不夠穩定的時代,其實與西班牙戰術在戰力上不分高下。
這兩個有代表性的作戰思路其實無高下之分,技術與戰術來源於需求,兩個國家的需求才是決定這一選擇的重要因素。
西班牙戰船需要來往新舊大陸維持殖民統治,需要大量兵員,又缺少海上勢均力敵的敵人,戰船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運輸船,既要運送白銀黃金也要運輸陸戰士兵,兼顧海陸,克拉克船自然發展為高大如城的西式蓋倫船。
英格蘭戰船只有兩個目的,一為做買賣二為搶劫,人少船小國力弱,自然要避免衝突傷亡,憑藉船快炮多中距離炮戰決勝負,搶完就跑,從克拉克船發展為高速的英式蓋倫船。
他們都稱不上海軍,這個時代整個西方世界都沒有正規的海軍,顯著特徵就是海戰當中,各國統帥都不是海軍將領。
但如果往前推幾十年,倒是奧斯曼帝國有一支獨立海軍,統帥為巴巴羅薩海雷丁。
停靠在魔鬼島的是西軍由四條戰船組成的分艦隊,他們熟知海路,比陳矩早一周靠岸,船艦與承載近千海陸軍也並未受到損失。
他們到這兒來並非為躲避暴風,分艦隊長帕爾斯接到的命令是經由魔鬼島向西北方向航行,繞到加利福尼亞半島也就是明朝的分界半島,利用上風優勢自背後襲擊明軍艦隊。
秘魯的指揮官李卡爾德是海軍將領,思考戰術自然也會將海戰作為戰爭的側重點,而並非考慮從陸上贏得這場戰爭。
不過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風,此時此刻本該航行至分界半島的分艦隊滯留於此,並準備在幾天後返回瓜亞基爾面對暴風,分艦隊長帕爾斯知道他的指揮官李卡爾德不會冒險,一定會返航就近避風。
全軍就當度了個小假,至於新西班牙總督區的貝爾納爾?
願他長壽!
忽然換了新上司,還是接近自立式的上位,要不是有西印度委員會支持,阿爾曼薩一封書信李卡爾德就帶兵馳援跟着明軍打過去了。
還輪得到他發號施令?
帕爾斯正在修補好的船上釣鰻魚,便遠遠見到有兩條大船開過來,這立即激起他的謹慎之心,起身高呼道:「起錨,有船來了!」
這可是魔鬼島,除了島上偶爾能遇見幾十年前屬於印加人的破爛古董陶器之外沒有一丁點兒人類的跡象,不應該出現任何船艦,尤其在這個時候新西班牙與明軍交戰的時候!
分艦隊長官的先見之明給來自秘魯的戰士起了個好頭,儘管前一刻他們還拽着漁網提着魚竿,下一刻便奔跑向各自的戰鬥位置,扎入海中的沉重船錨被緩緩收起,鐵鏈轉動的聲音如同重錘砸在每個人的心頭。
西班牙戰船的優勢在於接舷戰,而接舷戰對士兵的士氣與紀律有很高要求。
但還是太慢了,船錨的回收太慢,從發現兩艘戰船到發現戰船上懸掛着明朝三角旗,船錨還未收上三分之一,帕爾斯心急如焚,他很清楚照這個速度,等他們吃到明船舷炮的炮彈,船錨還沒收上來呢。
沒收上船錨,別說躲避炮擊,就連以船炮迎擊都做不到。
「快,砍斷主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