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海 第三百七十七章 炒花
出現在老哈母林河北岸的蒙古軍隊首領在明朝被稱作炒花,是喀爾喀部首領虎喇哈赤的兒子、速把亥的兄弟。
他們的父親虎喇哈赤部眾起初不滿千人,在嘉靖年間先將女兒嫁到泰寧衛與首領花大聯姻,得其鼎力支持後勢力激增,在二十餘年間逐漸向遼陽、瀋陽、開原、鐵嶺等地逼近,至如今已為鼎盛。
其五子兀把賽、速把亥、兀班、答補、炒花分領內喀爾喀五部,控制薊鎮北方偏東大片土地駐牧。
泰寧衛的首領是花大,速把亥在泰寧附近駐牧,而炒花的領地在越過朵顏部更北方的福余衛,他出現在這完全是個意外……炒花在朵顏衛幫兄長速把亥打了一仗,率部追着朵顏首領長昂的腳步一路向西遊牧,想要去賽罕山,到西邊收拾掉長昂,順道去青把都與圖們汗作戰的地方湊湊熱鬧。
別人在草原上打生打死,他按部就班地趁着東部草原上所有人都忙着打仗的機會,讓自己的戰馬牛羊在廣闊天地吃個夠,才不急於向西應付圖們汗的徵召而參戰。
事實上雖然炒花到現在也沒弄清楚東部蒙古喀爾喀部落與哈喇慎部怎麼就突然亂了起來,但他確實是要過去打仗的。
只是要去打誰呢?他還沒決定。
這要看西邊的戰爭結束後,誰拿了最多的戰利品。
結果在半路碰上了泰寧衛治下四散而逃的騎手,得知一支明軍出塞,一路向北侵攻泰寧衛南方的消息。
聽到這個消息炒花的眼睛都是亮了。
明軍!上萬明軍!
這簡直就是聽說菜市場打折,三伏天提着菜籃兒剛出門就撿到個大西瓜,而且還是冰鎮的。
可別提心裏有多暢快了。
其實明軍在長城以北依然有很大的震懾力,這種震懾力不亞於在長城以南蒙古軍隊的震懾力。
但有一個問題在於量級不同,在長城以南蒙古軍隊讓人害怕的是上萬騎兵打馬而過,沒有誰會害怕幾十個、幾百個蒙古騎兵突然出現在長城內側。
但是在長城以北,人們害怕的是數十騎或數百騎明軍突然出現這一觀念在近二十年裏根深蒂固。
因為蒙古的大軍越境意味着無人逃生、明軍的精騎破陣也同樣對塞外意味着妻離子散。
大軍?
炒花覺得如果是與大軍作戰,他應當能贏……他沒和戚繼光打過,但跟李成梁交過手,每次都輸給李成梁,遼東邊軍孱弱的戰鬥力與高強的戰鬥力每一次都令他記憶猶新。
有句話說得好,對初學者來說,同白痴與高手下棋的結果其實差不多,前者不知道怎麼贏的、後者不知道怎麼輸的。
炒花就是這種感覺,在每一次與遼東邊軍爆發衝突的戰役里,有些戰鬥他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贏了、還有些戰鬥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輸了。
可不論勝負,明軍的輜重可是一向多得很。
郊遊般的福余衛炒花大軍便晃晃悠悠地來到老哈母林河畔。
不過接下來他要面對的明軍,顯然和想像中不太一樣。
人類生存在這片土地上,自產生你我之分,便偶爾暢想天下大同,總是重複互相殘殺。
驚慌的牧民飛騎連氈帽都被顛掉,趕到炒花馬前卻說不清楚戚家軍的具體配置,聽了半天炒花只聽出個明軍靠水紮營,看上去像已經在那等了他們半年了。
他看了看自己一眼看不到邊的部眾,掂量着雙方兵力差距,最終捻着鬍鬚下定決心:「來都來了……過去瞧瞧。」
說到底,他這三千甲騎、八千部眾,就算對上李成梁,打不過難道還跑不過麼?
戚家軍確實像已經在河邊紮營等了半年一樣,炒花麾下先鋒兩個千夫長率甲騎八百、部眾千四百餘,連趕帶騎四千餘匹馬臨近老哈母林河畔,看了看明軍的陣勢,硬是沒敢上前。
在他們的視野里,明軍在河岸邊駐紮的不是營盤,而是一座城池。
城池很矮,但戰馬躍不進去;一架架單邊戰車首尾相扣結成城牆,城牆看上去很薄,但人馬撞不開、弓箭亦射不壞;城牆中間偏下的位置伸出兩個黑洞洞的炮口,炮的口徑不大,但中者人馬必死。
城池上旌旗獵獵,戚家軍有很多旗,隊長以上每名軍官身後的插着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