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31章 良好兵源
進了東華門,杜中宵吐了一口氣。兩邊高大的城牆依舊,寬闊的街道上沒有行人,一切都如自己上次來的樣子。不遠處的垂拱門外,站了幾位官員,沒有一個熟悉的面孔。
從外地官員陛辭,到京城官員入對,加上一些皇帝近臣入宮,每天從這裏進入大內的官員不少。皇帝每天辦公,一大半時間都是做這些事情。
東華門是皇城的東大門,進來之後這條路把皇城分成南北兩部分。南邊是宰執和一些重要衙門辦公的場所,北邊就是大內,皇帝那一大家子住的地方。這條街道屬於皇城的一部分,除了偶爾出現的巡邏的衛士,沒有行人,顯得有些冷清。
到了垂拱門外,向閤門衛士遞了書狀,辦了手續,杜中宵靜靜等在外面。
等在這裏的官員都是排過班的,杜中宵一個都不認識,想來是外地官員入京。朝廷重地,沒有人敢喧譁,大家都靜靜等着。
官員入對,閤門排班,等待的時間可長可短。除了宰執和四入頭這些重臣不拘班次,到了就能進宮之外,其餘官員都要老實聽閤門安排。特別重要的事情,或者特別重要的人,召見的時候會加四個字,越次入對。簡單說,就是不用排隊,可以在排好班次中插隊。
此次杜中宵入宮,便是越次入對。對於官員,這是一種特殊的榮眷。
等了沒有多久,便有閤門衛士出來,讓杜中宵隨着入宮。
進了垂拱門,進了大內,穿過長長的遊廊,迎面看見一個官員,依然是生面孔。這應該是杜中宵來之前入宮的,不知是外地官員陛辭還是述職,行色匆匆。
到了崇政殿,行禮如儀,杜中宵隨着小黃門進了大殿。這裏已來過數次,並不陌生。
行禮如儀,杜中宵站在階下。趙禎坐在上面,吩咐賜座,禮遇跟以前大不相同。
杜中宵謝過,在小黃門取來的杌子上坐下來。
趙禎問了杜中宵什麼時候動身去京西路,道:「自西北亂起,朝廷用兵數年,可惜無一大勝。朝廷養兵百萬,將領無數,卻無一人可為朝廷了事,任由党項坐大。每想起來,朕實在愧對祖宗。你先在火山軍取唐龍鎮,貝州城下又立大功,是近幾年難得的有武略之人。又是進士出身,熟讀詩書,若能帶兵就是難得的詩書之將。軍中大將,多不通文字,現在最缺的就是你這種人。我本意讓你轉任武職,帶兵為朝廷做事,也展你胸中才學。奈何党項已和,此非其時。」
杜中宵捧笏:「謝陛下褒獎。無論文職武職,臣都當為朝廷肝腦塗地。」
趙禎點了點頭,又道:「此去京西路營田,有你在永城縣營田的經驗托底,不必多問了。此次不是招募百姓墾田,用的是廂軍。雖然做的是營田的事,卻不希望浪費了你在軍事上的才能。這一二十萬廂軍交予你,望你妥善安置,勤加教閱。或天下有事,能為朝廷分憂。」
杜中宵想了一想,道:「陛下,臣以為,既然是讓這些人去營田,便不能當他們是戰兵。如果要保持他們的戰力,可以選出一些人來,如保甲之制,秋冬教閱即可。如果要讓他們做兵,又要他們種田,只怕兩邊耽誤,什麼都做不好。」
趙禎道:「如何這樣說?他們本就是兵,以前拉縴,現在種田,也無不可。」
杜中宵道:「如此做,豈不是如唐時府兵一般?府兵皆精兵,也不過一二代人數十年間,戰力便就不堪。不兵不民,對軍隊尤其有害。種田的便去種田,當兵的便就當兵,才能練出精銳。」
趙禎對軍隊的事情並不熟悉,不在這些事情上糾纏,問杜中宵:「你欲如何做?」
杜中宵道:「臣欲仿永城縣時的舊例,把這些墾田的廂軍依保伍編列,各設村落,開墾閒田。在這些人里甄選中兵格者,編成軍伍。除農忙時節,教以行伍之事,秋冬季節教閱。選出來的人,以軍中事務為主,耕種田畝為輔,發給俸祿。如此做,才能兵農都不耽誤,兩全其美。」
趙禎問道:「耕田是極費人力的事,你打算抽出多少人來,練兵為主?」
杜中宵道:「臣以為,招到京西路的廂軍約二十萬人,抽出五萬人來足夠了。每遇農忙,如耕田種地收穫的季節,他們便幫忙農事,不致誤了農時。平時耘田拔草之類,他們不必參與,留在軍營中。」
趙禎沉默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