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38章 提前賣票
這一日,杜中宵正在後衙閒坐,吏人來報,江淮發運判官馬遵前來拜訪。杜中宵聽了,急忙整理衣冠,迎了出來。見到馬遵,各自行禮,迎到衙門花廳。
雖然同樣是路級監司判官,江淮發運司地位遠高於轉運使司,馬遵的地位比杜中宵高一些。此時的遷轉資序,轉運判官高於知州,再遷可為提刑,而後可入三司。三司判官約與轉運使相當,而三司副使與江淮發運使相當。至於再高的三司使一級,已經是僅次於宰執的重臣,超脫於一般官員了。
不過以本官論,杜中宵遠高於馬遵的監察御史。馬遵職事重,杜中宵本官高,兩人地位相當。
到了花廳分賓主落座,杜中宵拱手:「發判前來,不知何事?」
馬遵道:「今年農閒時節,京西南路數州招集民夫,鋪設自唐州到襄州的鐵路。幾個月數州民夫用命,現在已經鋪到了新野市。前些日子,柏亭監那裏有公文行來,言舊鋼用盡,鐵監諸事繁忙,如果再用那裏的鐵軌,要漲價。轉運使司一時湊不出現錢,李副使與我商議,要發運司幫一幫忙。」
發運司的正式名稱是淮南、江南、荊湖、兩浙制置茶鹽礬稅兼都大發運使,總管東南六路輸往京師的漕運。兩淮兩浙往京師走汴河,如果鐵路通到襄州,則荊湖和江南兩路,則可走長江到襄州。發運司了解到鐵路的便利,積極參與,想分一部分漕運從襄州到開封府。沒想到剛修到新野,鐵監里積存的鋼鐵用盡,要求漲價,不然不再發鐵軌過來了。轉運司沒辦法,只好找發運司幫忙。
其實鐵監日日出鋼,哪裏有積壓的鋼用盡這一回說法。重要用途的鋼本就是要經過時效,煉出來之後長時間放置,才能保證機械性能穩定。鐵監里一向都有大量煉好的鋼堆在那裏,此次不過是找個藉口漲價而已。葉清臣從三司使任上調離,現在的三司使是張堯佐,他急着出政績,把鐵監的權從轉司手中收了上去。三司直管,鐵監要上交的不只有鐵課,還有稅錢,要跟轉運使司明算賬了。
張堯佐是張貴妃的叔叔,張貴妃要抬高門第,這幾年不斷為叔叔要官,升得飛快。作為外戚,單以地位與官位來說,其實張堯佐並不離譜。張家人丁單薄,就一個張堯佐拿得出手,進士出身,既有外戚身份自己本身的資歷也過硬。張堯佐此時的地位,並不比曹皇后家的父兄子侄高到哪裏去。
但此時的官員說起外戚,往往誇讚曹家的人,不斷攻擊張堯佐。張堯佐也很苦惱,明明自己做事謹小慎微,不敢張揚,怎麼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的。此次做三司使,一心要做出成績來,不讓自己的侄女過於為難。三司要增加手裏的錢糧,還有什麼比鐵監更合適的。
這幾位外戚很有意思。張堯佐就是後世演義中的大反派龐太師的原型,而曹皇后的弟弟曹佾,則是八仙傳說中的曹國舅。
剛開始杜中宵也不明白朝中官員為何會這樣做,官做得久了就慢慢明白。張堯佐的問題,其實跟他的所作所為關係不大,最大的問題是他是文官,而且一直任重要職事。如果做武職,去管軍,張堯佐別說是三司使,就是封節度使官員也不會說什麼。但張貴妃小女人心思,頭鐵得很,就是要讓叔叔在文官序列升上去。不知她是真不懂,還是自恃得寵不妥協,拼命把張堯佐向那些要害職位上安。先知開封府,再任三司使,下一步就要當宰執了,朝中官員如何容得下他。如果到個大郡做知州,舒舒服服升官,沒幾年就是升到國公,也不會有這麼多人找他麻煩。
宋朝的慣例,外戚可以掌軍,可以帶兵打仗,但不能稟政,不然就會重蹈前朝外戚擅權的覆轍。外面做着宰相,宮裏侄女甚至女兒為後宮之主,那還了得,皇帝居中平衡的地位都會受威脅。宰相再加上慣例不少外戚掌控軍權,整個權力結構完全變了。
了解這一點,杜中宵就知道,張堯佐在三司使上,做得越好阻力越大。政績再多,朝中官員也不允許出現一位外戚宰相,皇帝也不允許,沒有人敢承擔這個責任,開這個先例。
聽馬遵介紹了情況,杜中宵道:「原來如此。發判前來,不知要我做些什麼?」
馬遵道:「轉運司現在沒有那麼多現錢,發運司自然也沒有。我們的想法,是用礬抵押,或者直接用礬換鐵軌。鐵監是運判一手建起來,還請發書一封,讓柏亭監通融。」
杜中宵聽了,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