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
一株大桂花樹旁,杜中宵和王安石相對而坐。中間一個小泥爐,上面溫着竹葉清酒。一張小桌上面擺着一大盤魚塊,旁邊則是一個搪瓷的盤子,裏面是用竹籤串好的烤肉串。
不遠處,十三郎和陶十七兩人,並排坐在烤爐邊上,烤爐上擺滿了羊肉串。
十三郎拿起一串肉,咬了一大口,抓起旁邊的酒瓶喝酒,對陶十七道:「十七,你現在做了官,雖說公務在身,時常也要回來看一看官人。沒有官人,哪有你今日?」
陶十七搖頭:「怪得我來?我那裏走不開,便就是官人安排的活計。倒不是蘇知監不許我來,實在是脫不開身。我一走開,許多活就要停下來,哪個敢擔這責任!」
十三郎道:「官人能安排你什麼活計?現在與我一起,天天練兵,早不操心那些俗務了!」
陶十七道:「你知道什麼!只是讓你練兵而已,營田務和常平司事務,官人哪樣不管!今年襄州到江陵府的鐵路鋪通了,卻沒有車跑。前幾天官人還去信鐵監,要無論如何挪幾列車出來。」
十三郎才是不操心這些的,道:「不說這些。把那條洗好的縮頸鯿拿過來,放到上面烤着。」
在杜中宵的幫助下,馬遵調到沿線州縣,把襄州到江陵的鐵路修通了。鐵軌鋪上,卻又發現買不來跑的火車。鐵監的生產能力有限,產出的車先要緊着三司直管的路和京西路的用,發運司的自然就要排到後面去。依着鐵監進度,路上有車路,要一年後了,馬遵如何等得?只好再來找杜中宵,讓他寫信給知監蘇頌,不管怎樣,挪幾列車到荊襄線上。
陶十七在鐵監任職,按照職級來說,還在柳涚之上。不過他是武資,又是在監務做事,這個時代的地位不高。而且又主要是管技術和生產,不管錢物,不是鐵監的紅人。
杜中宵與王安石飲了一杯酒,拿起一串肉來吃,口中道:「這羊肉甚是細嫩,介甫嘗一嘗。」
王安石生活隨意,對衣食住行都不講究。吃飯的時候經常想心事,根本就不知道吃了什麼。不過在鄉下走了幾日,了解了附近的情況,大受鼓舞,今日心情好。放下杯,拿了一串肉,咬了一塊慢嚼。王安石只是對吃不在意,不是不懂,認真起來是一套一套的。真正在酒筵上面,古今中外,旁徵博引,比杜中宵能說多了。
吃了肉,王安石點頭:「這羊極是細嫩,又新鮮,烤的火候恰好,着實不錯。特別是加了安息茴香有一種特別的香味。與別處比起來,待曉這裏的肉勝在一個香,一個嫩上。」
杜中宵道:「烤成這樣的訣竅,可不只是安息茴香,還要先調好味道,上面刷了蜂蜜再烤。」
王安石讚不絕口,一邊喝着溫好的酒,一邊吃着烤肉串。烤肉是源遠流長的美食,特別是烹飪技巧不豐富的時代,這種吃法更加重要。宋朝流行烤肉,不只是軍中喜歡,民間也喜歡。不過羊肉更加流行煮了吃,豬肉倒是流行烤和煎,東京城的燒朱院甚是有名。
飲了一會酒,王安石道:「這幾日我在鄉下轉了一圈,見了許多人物。很多拉縴廂軍,來這裏之前窮困潦倒,又身無長技。不過一兩年時間,他們學會了種地,學會了養雞鴨牛羊,日子甚是紅火。」
杜中宵道:「那是自然。以前做廂軍,一月才多少錢糧?又要養活妻兒老小,自然捉襟見肘。營田務開田之後,每人種着三五十畝地,還有自家私田,日子總不會差到哪裏去。」
王安石連連點頭:「正是如此。看過了這裏,才知道唐得天下,為何要均田。人人有田種,日子過得安樂,有戰事才能披掛出征,為國盡忠。唐失天下,均田敗壞,是一大原因。」
杜中宵道:「唐人又何嘗不知道?但有什麼辦法?初立國時可以均田薄賦,數十年後,就維持不下去了。好處千條萬條,無法維持,便無用處。」
王安石搖了搖頭:「如此良法,因何無法維持?兼併不止,貧者失田無業,以致田制敗壞。如果能制豪強,抑兼併,未必就無法支持。」
杜中宵勸着喝了杯酒:「兼併自然是原因,但敗壞不只是因為兼併。初均田時,一戶五口,一夫一妻,不算老人,算子女三人。子女成人,又有子女,數十年間,田就夠了。天下之地有限,而子子孫孫繁衍無涯,僅靠着種地怎麼能夠維持均田?」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