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
看着茫茫一片白雪覆蓋的土地,離着不遠冰封的黃河,王普對杜中宵道:「經略,就是這裏?以前我曾經過此地,水草豐美。除了鹽鹼多些,飲水苦澀,這裏倒是個好地方。」
杜中宵道:「就是這裏。你說的不錯,這裏有些斥鹵,是好的牧場。經略司欲在這裏設立定牧的村莊,靠近黃河的地方種糧食,這一帶則用來放牧。你若是帶着族人來此,經略司會出人幫着建房屋,修築道路,架設橋樑。給你們劃出來足夠的牧地,放牧牛羊馬匹。當然,賦稅差役是免不了的。」
王普道:「以前在振武縣,我們蕃部難道能免了賦稅差役?經略在火山軍的時候,去種田的人家大多過上了好日子,比以前強得多了。」
杜中宵點了點頭,對王普甚是滿意。他跟以前的香布有些像,沒有沾染四處劫掠的風氣,一心只想着過好日子。而比與香布比起來,更加願意擔責任,更加有魄力。香布到了火山軍,很快就成了個鄉下財主,族人各自生活,幾年時間一個部族就散了。
王普則願意帶着部族,自己賺錢,也分潤給別人好處。當然,凝聚力太高是杜中宵不喜歡的,只是現在需要樹立一個榜樣,讓其餘的蕃部看一看,王普比香布更加合適。
那一日與王普談過,杜中宵隨口問起,如果讓他帶着族人遷到東勝州來,同意不同意。本來杜中宵只是隨口一問,沒想到王普連口答應。他們本就是遊牧部族,只要有水草的地方,都可以安家。東勝州地處平原,緊靠黃河,比振武那裏的丘陵地帶強多了。更不要說振武偏遠,搬來東勝州,做生意方便。
這一帶開發歷史悠久,中唐以後,遷入了大部遊牧民族。晚唐五代時軍閥林立,不斷攻伐,人口大規模減少。到契丹佔領這裏的時候,人口已經不多。一百餘年間,除了在幾個大城附近契丹遷來了漢人屯田,其餘地方全成牧地。
居住在這一帶的以党項人為主,如王普的藏才族,其實也是党項一支。党項立國後,元昊曾經大規模招攬人口,加上契丹連續數年征伐党項,近幾年人口再次縮減。大如東勝州,現在也只有五百多戶漢人種田,轄下二十多個蕃部,一千餘帳。
從東勝州到豐州數百里地,全部漢人約不足兩千戶,蕃落不足五千帳。其中的漢人,是契丹從幽州遷過來的,大軍北撤緊急,沒有把這些人帶走。最近因為大案牽連,杜中宵殺伐過重,再次出現了番人逃亡潮。等到事情結束,河曲路還不知道能剩下多少人口。
到了這裏,才知道契丹和党項作戰時,為什麼不以首級計戰功。對他們來說,人口就是財富,活人才有價值,首級沒有用處。大片空地,有人就可以創造財富。
杜中宵要營田,自然選擇在大城周圍,形成人口聚集區。這裏跟京西路不一樣,出了州城,外面就是大片閒田,根本不需要到偏僻的地方去。一些戰略要地,如振武、開德等地,沒有必要營田,直接駐軍即可。現在不比以前,有鐵路可以運送物資,軍隊不需要糧食自給自足。
王普同意,杜中宵便帶着他來看看選定的營田之地。這裏正處黃河岸邊,沖積平原,雖然鹽鹼重了一些,只要引來黃河水,就能種出糧食。定牧村莊在外圍,向里則是農業村莊。
扒開幾個地方的積雪看過,王普回來對杜中宵道:「經略,這裏極是好地方!若是朝廷相幫,小的願帶族人遷來此處,為本州治下之民。我們雖然放牧,修橋鋪路還是會的,並不會過於依賴朝廷。」
杜中宵道:「你們來就好。我在火山軍的時候也曾營田,你是知道的,必然不會虧待。」
說完,杜中宵指着北邊道:「選在這個地方,還有一個好處。向北二十里外,盛產煤炭,而且極易開採。以後通了鐵路,要靠那裏的煤炭燒火車,這裏以後必然繁榮起來。」
王普道:「小的也聽說,大宋境內有一種火車,跑在鐵鋪就的路上,極是飛速。一晝夜間就可以行千里,而且不需草料,不需歇息。可惜如此神奇之物,只是聽說,卻無緣得見。」
杜中宵道:「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看見了。有了火車,中原的物資很容易就運到這裏,你的牛羊也很容易賣到中原去,不用再跑唐龍鎮了。」
王普聽了有些神往,想像不出那是一種怎樣的景象。過了一會,問道:「經略,這裏以後會跟中原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