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8章 麟府路援軍
正月十五上元節,麟府路駐泊都監張岊帶五千兵,到了東勝州。杜中宵帶人迎出城外,相見大喜。
行禮畢,杜中宵拉着張岊的手道:「數年不見,將軍依然風采依舊。」
張岊道:「經略卻不同了。當年見時,是少年知州,數年後再見即為一路之帥了。」
杜中宵大笑,拉着張岊的手,一起回到州衙。
正廳坐定,張岊與包拯、劉幾、十三郎等重要文武官員見過,道:「奉河東路經略司令,我帶五千兵馬,來河曲路聽候杜經略指揮。數年前經略知火山軍,我任沿邊巡檢,一起奪了唐龍鎮。後來便天各一方,再未相見。卻不想經略再回唐龍鎮,一戰敗耶律重元,再戰斃耶律宗真,實為本朝前所未有之大勝!」
杜中宵道:「都監來得正好,此時正是用人時候,有了人,事情就好辦了。今日上元,東勝州城徹夜張燈。我們看過了燈,後衙設宴,為都監接風。」
張岊看着劉幾和十三郎,道:「當初經略第一次打仗,便是與我一起。後來分開,着實遺憾!若是唐龍鎮時我也在,少不得立些軍功在身,不似現在。」
劉幾道:「急什麼,只要大軍在這裏,還怕沒有仗打?現在與以前不同,以前屢戰屢敗,人人聞敵而色變。現在士氣正盛,諸軍求戰,軍功還不容易!」
一邊的包拯聽了,正色道:「作為軍人,立功心切自然是對的。不過為朝廷守地方,當持重,不可擅起邊釁!唐龍鎮一戰後,契丹和党項人人心驚,怎麼會擅起戰事?」
杜中宵道:「我們只管做好自己該做的,契丹人和党項人怎麼想,是他們的事。以禮相待,我們就笑臉相迎。若是來戰,也不怕他們。沒有戰事的時候,只管治理地方,開墾荒田,增加人口。」
包拯說的很有道理,杜中宵也認為他說的對,但若說從此邊境平定,可就未必了。此次大戰,契丹和党項自然怕了杜中宵的河曲大軍,但若說他們不敢打了,那就小瞧他們了。這麼容易被打服,他們怎麼可能發展到今天?只要被他們找到機會,一定會上來狠狠咬一口。
遊牧部落跟中原王朝不同,國力是在各部落,及部落提供的兵源,而不只是明面上國家所掌控的兵力。部落有自己的私財,有自己的利益,怎麼可能壓製得住?河曲路發展起來,就是對他們的威脅,不會坐視不理。現在是因為重法懲治,是河曲路的番人跑到他們兩國去,等到河曲路發展起來,當然就會倒過來,他們境內的人跑到這邊。宋朝不在意人口流失,契丹和党項可不能不在意。
先前韓琦答應派四萬援兵,最後朝廷爭論不已,最後減了一多半。麟府路派五千兵,並代路則派一萬兵,一共一萬五千援軍。朝廷認為,契丹和党項最近幾年肯定不敢進攻,派兵過多,後勤壓力太大。
雖然有了鐵路,運輸人員和物資方便了許多,儘量減少養兵費用卻是共識。
看天色不早,杜中宵道:「都監且帶兵馬紮營歇息,略作收拾,晚上我們觀燈飲宴。」
東勝州是第一次上元節張燈,消息傳出去,百里外都有趕來,看個稀奇。太陽尚未落山,街道上已經繁華無比。大量蕃部因為販賣人口被重懲,還有不少沒有牽涉在內的,並不受影響。
杜中宵雖然重法懲治販賣人口的蕃部,但也取消了大量契丹統治時的苛捐雜稅,加強貿易,各部落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河曲路內,官府以公平的價格向外賣糧,僅此一項,就有許多蕃部受益。
對於遊牧部落來說,冬天牲畜減少,存活不易,是最困難的時候。缺衣少穿,氣候寒冷,很多人都熬不到來年冬天。宋軍來了之後,一方面以合適的價格收購牲畜毛皮,另一方面平價賣糧,還有大量的棉衣出售,解決了很多蕃落的大問題。只要不涉案,這一個春節,是許多番人所過的最幸福的時光。
王普走在街上,給拉着的兒子買了一串糖葫蘆,對身邊的白澤道:「員外,年後我的部落便就要遷到東勝州來了,分的有田地,有牧場。我想好了,以後部落里的人家便如火山軍的漢人那般,讓他們自己種田放牧,設村正,我就專心做生意。員外過來幫我,一起打理生意,賺些錢財豈不是好?」
白澤道:「現在河曲路這裏,各蕃落都是談漢人色變,你如何還肯雇我?」
王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