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60章 新生活
杜中宵走出車外,伸開手臂呼了口氣,覺得分香甜。在居延睡了一夜,休息一天,渾身的疲憊勁兒終於去了。這個年代的火車顛簸得厲害,路又不好,白天坐不穩,晚上睡不着,連坐幾天的車,真是跟受刑一樣。河州到伊州的火車,由於修得過快,質量一般,速度也比其他鐵路慢了許多,最重要是有了。
一個穿着制服的鐵路工人,從一邊走過,看見杜中宵,急忙行禮。
杜中宵把人叫住,道:「你認識我麼?叫什麼名字?怎麼在這裏做事?」
那人道:「小的丁效忠,本是靈州的農戶,後來被掠為奴,賣入党項征為輔兵。順化渡一戰,小的被俘,這兩年一直在修路。到伊州之後,修跟的被放為良人,小的就到這裏做事了。」
杜中宵點了點頭,自己曾經到過党項的戰俘營幾次,這人因此記住,也不稀奇。
這是年代的軍人,沒有什麼民族概念,被征了就當兵,被俘之後就聽從安排,做什麼都不稀奇。杜中宵也是看了這樣的特點,才放心從戰俘中挑選護路養路的人才。
宋朝是北宋滅亡之後,才興起民族主義,一個原因就是讀書人多了。反而不提倡讀書的軍隊,兩宋之交後,民族主義情緒並不嚴重。打的順時猛衝猛打,打不動了,就各種辦法逃避。
一時無事,杜中宵對丁效忠道:「這兩年一直修路,覺得如何?比以前在党項軍中苦嗎?」
丁效忠笑道:「節帥哪裏話,党項軍中,我們是輔兵,飯都吃不飽的。修路的這兩年,一直都是吃粟米或饅頭,向來管飽,豈是以前的日子可以比的?正是因為吃的好,修路兩年,大家一直安穩,沒有什麼事端。一個月前放為良人,我還覺得諸多不習慣呢。幸虧在鐵路上做事,有食堂,吃不不會太差。我聽說有到地方營田的,分了田分了地,結果卻因為不會做飯,因而竟然餓肚子的。」
杜中宵聽了就笑:「這可就沒有辦法了,鄉下地方只能自己做吃的。不會做飯,總要趕緊學會了才好。如若不然,家裏諸般都有,卻吃不好喝不好,豈不虧了?」
丁效忠道:「節帥說的是。只是我們這些人,以前在党項,平時家中沒有什麼,戰時同樣是吃的不周,都沒有見過的東西,如何知道該怎麼做?聽說營田務的人沒有辦法,專門派了人到各村,教去營田的人怎麼燒飯呢。還有的村子,乾脆辦了食堂,讓營田的人吃。」
杜中宵點了點頭,以前不知道還有這種事,聽丁效忠說着,就當聽些奇聞。
党項境內的生活環境,比中原地區差得太遠,很多窮人一輩子沒有見過黃米飯,只聽說加了水煮開就熟了。結果分到營田務,上面分了房子,分了米來,很多人根本就煮不熟,吃的夾生飯。最後營田務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分派人手,到下面村子裏教人怎麼煮飯。
丁效忠本來沒有想到還有這種事,只是打聽了做護路的人,活不累,待遇還好,最終留了下來護路而已。這些日子聽來往的人說起以前同僚的事,只是覺得好笑。
正在說的時候,廼來友諒從一邊過來,高聲道:「丁效忠,時間快到了,你怎麼還不去立牌子!」
走得近了,見杜中宵站在這裏,急忙過來行禮,道:「小的冒昧,不知節帥在這裏。」
杜中宵道:「不知者不罪。我在車廂里待得久了,出來透一口氣。」
說完,看了看表,還有小半個時辰才到轉換鐵路方向的時候,對廼來友諒道:「時間還早,在這裏說一會話也沒什麼。你叫什麼名字?來這裏護路前,是做什麼的?」
廼來友諒拱手道:「小的廼來友諒,原是党項軍中人,順化渡一戰被俘,修了兩年路。前些日子要護路的人,小的想自小不怎麼會種地,便留了下來。」
杜中宵道:「你們兩人原來在一起,現在一起護路,還能照應。」
廼來友諒有些不好意思:「不瞞節帥,小的初被俘的時候,還是以前軍中習氣。一次上面發了黃米下來,讓改善伙食,我還把米湊起來,給自己吃,不讓別人吃。那個時候,就是被丁效忠告了,挨了上面的收拾。這兩年修路,我們兩人話都不怎麼說,關係冷清。前些日子一起在這裏護路,知道這是一輩子的差事,關係才好了起來。」
杜中宵聽了不由就笑:「人生於世,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