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4章 新的形勢
喝了酒,杜中宵道:「確實,官和吏不同,該用官的地方,不能用吏。官是流官,在本地沒有產業沒有親戚,吏則不同,都是當地的人。用吏來管工廠,早晚這廠就成了他們的,官員只是具名而已。」
王安石道:「是啊,確實是如此。現在有的工廠,便如柏亭監,治下人戶過萬,一年不知道產出來多少東西。朝廷從那裏收到的錢,比一路賦稅還要多的多。更加不要說,他們那裏許多東西,是由朝廷直接調運到他處的。這樣地方,就靠普通的一監衙門怎麼管得過來?」
眾人紛紛稱是。柏亭監這些年的發展讓人矚目,迅速膨脹了起來。那裏有煤有鐵,又正處南北交通的路口,北上南下都方便。不到十年時間,從人口來說,已經是天下僅次於開封府的大都會。只是鐵監的特點,人口不像開封府這麼密集,而是圍繞在幾個大工場周圍。
朝廷每年從柏亭監得到多少財富,其實並沒有明確的統計,沒有人能說得上來。因為除了財稅,還大量從那裏調撥鋼材物資,這些實物都沒有統計。由於發展太快,政治改革沒有跟上,柏亭監一帶成了魚龍混雜之地,現在非常混亂。除了官方的一些大工廠,還有大量的私營小廠,互相糾纏在一起。
王安石道:「我入京時,經過柏亭監,當時特意留了兩日,四處看了看。那裏現在工廠遍地,周圍數十里內,幾乎沒有農戶,全是做各種鐵器的。除了鐵監的幾座工廠周圍,其他地方極是混亂。監衙門只有幾位官員,連朝廷的幾座工廠都管不過來,哪裏還管得了民間?」
韓宗彥道:「朝廷只管從那裏收錢收物,卻不想多設置官員,可不就是如此。前些年,還說朝中多冗官,自登第之後,往往待闕路途佔一半時間,升遷困難。這兩年佔了許多地方,待闕和路途上用的時間少了些,卻不想着增加官員,早晚要鬧出大事情來。」
說起地方上因為各種官辦場務的開設,而沒有相應的官員設置,幾位多年在地方為官的都是怨言不少。杜中宵京西路營田之前,因為要養大量禁軍,宋朝一直面臨着財政困難。自從在京西路營田,加上柏亭監等官辦場務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朝廷財政迅速好轉。
只是手中有錢了,朝廷卻不知道怎麼花。杜中宵去年進西域,朝廷欣然同意,也有這個原因。財政充裕,不打仗,那還能幹什麼?剛佔了西域,又準備對党項開戰。
杜中宵道:「其實這幾年編練禁軍,僅僅是把他們手中的刀槍換成兵器,換成錢就是個大數字。國內這些都是軍器,不許買賣,而在契丹和党項,這些東西可是價值不菲。」
「是啊,這幾年天下就得快,朝政也應該跟着變才是。」蘇頌嘆了口氣,與大家一起飲酒。他已經在幾個鐵監任過職了,此次回京,是要換作別的職務。在太常禮院,只是過渡而已。
幾個人一邊飲着酒,一邊議論着這幾年天下的變化。杜中宵到了河曲路,連番大勝之後,天下禁軍開始整訓。整訓就需要大量軍器,直到現在,也只有一半禁軍完成換裝。需要的火槍火炮,大部分都是由柏亭監提供。朝廷只要槍炮,又不肯給錢,柏亭監就要特權,這幾年發展特別快。
現在的柏亭監,除了火車槍炮這些朝廷不給錢的戰略物資,還有大量的民生工廠。發展最快的是農業機械,兩淮和京西路已經大量使用。
發展工商業要人,而京西路面臨人口不足,結果就是農業機械發展起來,出現了很多大農場。這幾年在京西路,因為工商業的發展,加上來自北方的牲畜增加,各種農業機械快速應用。現在京西路一般每戶有田五十畝以上,大型的農場也有不少。便如杜中宵的家裏就是如此,一共有近萬畝地,大量使用農業機械,僱傭人力。新的局勢,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原來的政治制度已經不適應。
慶曆二年的進士,到現在多是三四十歲的年紀,在官場多年,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隨着杜中宵在北方開疆拓土,大多有自己的認識。在他們的眼裏,現在政治非大改不可,不大改不能適應新的局勢。而朝中的宰執多沒有這種認識,只覺得對外連勝,內部財政充裕,是政治清明的大好時候。這種新舊之間的分裂感,特別強烈。
王珪是翰林學士,中進士後只在地方做過一任通判,而後就是由詞臣升到現在。他的眼光,跟朝中大臣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