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36章 走向遠方
陰雨連綿。杜中宵和韓月娘坐在小店裏,看着雨滴從屋檐滴落相視而笑。
杜中宵微嘆了口氣:「當年便是這家小店,你在裏面我賣酒,我到這裏送羊蹄。幾年過去,現在想來卻好似昨日一般。人生際遇,真是神奇。」
韓月娘點了點頭,沒有說話,看着外面的雨。
小店已經賣給別家了,是兩個外鄉人,帶了兩個孩子,里里外外地忙活。賣的酒,是從杜中宵家的酒樓賒來的,兩個大罈子立在櫃枱前。
喝了一碗酒,杜中宵對韓月娘道:「走吧,我們出去轉一轉。再過幾日,我就是動身了,要趕在八月前到并州。此去河東路途遙遠,又不敢耽誤夏相公時限,必須要及早起程。」
韓月娘點了點頭,與杜中宵一起到了門口,撐開一把油紙傘。陶十七身上摸出幾個錢,到櫃枱前算酒錢。十三郎帶了斗笠,穿了蓑衣,走在前面。
走過熟悉的街道,看着雨中稀少的行人,恍如隔世。數年之前,這條小路杜中宵不知走過多少,那時為了生活奔波,根本停不下腳步,周圍的風景,熟悉而又陌生。
臨穎依然是當年的樣子,小城不大,走不多遠,就到了醉仙樓。
幾個人進了酒樓,當值的宋主管急忙過來,行禮道:「不知官人和夫人來了,未能遠迎,恕罪!」
杜中宵道:「我們閒來無事,到城中走走,你儘管去忙自己的。——對了,拿兩瓶酒來,再切上兩盤肉,樓上尋一間清靜閣子,我們吃着說話。」
宋主管滿口答應,自去吩咐。
幾個人進了二樓閣子,杜中宵和韓月娘撿個靠窗位子坐了,陶十七和十三郎坐在外面。
不一刻,酒肉上來,十三郎和陶十七兩人相對坐着享用,杜中宵夫妻只顧看風景。
看看進入六月,杜中宵必須動身了,不然一旦不能在八月趕到并州,怕夏竦不高興。離去之前,杜中宵帶着韓月娘,到縣城裏故地重遊。
看着街道上雨中行匆匆地人們,杜中宵道:「要離開了,心中突然有些捨不得。真想就在這麼一個小城,安安靜靜住下來,跟家人一起過上輩子。」
韓月娘本來滿心離愁別緒,聽了這話不由笑道:「大郎說的什麼話。我們才多大年紀,便就有這種心思。等到幾十年後你這樣說,我必然一切由你。現在正青春年少,要闖蕩天下的時候——」
說完笑着搖頭。
杜中宵也笑了笑,沒說什麼。不知怎麼回事,此次離鄉赴任,杜中宵不像上次一樣雄心萬丈,只覺得意興闌珊。或許是因為在永城這三年,日子過於平淡,最後若不是夏竦賞識,前途也很渺茫。虧自己中進士的時候,還覺得一旦當官,靠着自己千年記憶,必然會做出什麼了不得的事情來。
事實證明,官場不是那麼好混的。空有滿腹知識,哪怕政績突出,沒有人賞識,也就那麼回事。杜中宵在永城考績年年第一,為地方做了很多好事,最後若不是夏竦提拔,連官也升不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爬出幕職官的深坑。
小門小戶的人家,官場上沒人幫襯,如果再沒有重臣賞識,要熬出頭來可不容易。一任三年,加上路上奔波,京城守缺,一晃眼一二十年過去,只做兩三任實職,青春年華就這麼浪費掉了。便如以前的通判蘇舜欽,出身豪門,還是中進士十幾年還在做地方小官,更不要說杜中宵這種出身。
想起這些,杜中宵越來越感激夏竦。沒有他這一次給的機會,杜中宵不知道要浪費多少年,才能有獨當一面的機會。隨着近幾屆進士的增多,官多闕少,官員的任期越來越短,守缺時間越來越長,升官越來越不容易了。
韓月娘看着窗外,低聲道:「大郎,帶了并州,時時給家裏寫信來,不要讓我和家人掛念。那裏地處邊地,比不得中原,你一切小心才是。」
杜中宵笑道:「儘管放下,并州是河東大城,不比中原差了。現在西北議和,北方無戰事,邊地也沒有什麼。你在家裏安心,我一任做完,便就接你同去。」
韓月娘笑了笑,沒有說話。
六月初四,杜中宵帶了陶十七、十三郎和陳勤等人,辭別韓月娘和父母家人,出了臨穎,一路向北行去。羅景和曲五娘要幫着家裏建設新買的莊子,留在了臨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