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
新曹門附近的軍營,聚着新招來的士卒。有的人誠惶誠,站在一邊想心事。有的人興奮異常,東張西望,看着周圍風景。幾個將領帶着效用,在那裏查看名冊,勾稽人數。
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年,興奮地看了看四周,對身邊的人道:「敢問兄台高姓大名?家在何處?」
另一個人冷冷地看了看少年,道:「你自己怎麼不說?」
少年拱手:「在下孫衍,齊州人氏,今一十八歲。看了榜文,軍中招兵,竟然就過了。」
另外兩人勉強道:「我是崔樂,這一位是丘海成,俱是汝州人。也是此次招兵,一起進來。」
孫衍道:「見過二位。聽說現在從軍只是五年時光,還月月有錢發,着實是不錯。」
崔樂冷笑道:「你出去做活,一樣有錢發。參軍是要打仗的,是要死人的,你以為是替人做工嗎!」
孫衍搖頭:「替人做活,難道就是不會死人了?參軍聽說許多好處,退伍之後的徭役也免了。」
崔樂和丘海成搖搖頭,也懶得理孫衍。這就是小地方的人,沒見過世面。汝州緊挨着葉州,其實葉州本就是汝州劃出去的,那裏不難打活做。替人做工,一個月可比從軍賺得多。他們兩人是沒有辦法,地方上得罪了人,只好參軍避禍。
孫衍卻興奮得很,滔滔不絕說個不停。他們那裏,如果被選進禁軍,就可以免了自己徭役。即使以後除了役,依然減免徭役,僅這一條就讓不少人動心。更加不要說,當兵還有錢拿呢。
過不多久,輪到孫衍。一聽到叫名,他便快速跑到桌前。
將領看了看孫衍,對一邊的另一位將領道:「這就是齊州來的孫衍?齊州章丘縣人,世代務農,俱是白身,身家清白。這張保狀,可是有當地的知縣畫押。」
一邊的將領道:「委實如此。這些人是我到齊州、淄州、青州、濰州招來,俱都查得明白。」
將領點點頭,在桌面上的紙上寫下孫衍的姓名,道:「編入甲家第八營,那邊領號牌。你們這些新招來的兵員,俱要在新兵營里半年,學得過了,才會真正編入軍中。」
孫衍連連道謝。他們家世代務農,沒有出過官身,自己這次參軍,算是第一次。
宋朝的軍隊是沿襲五代,軍人主要是從沿邊三路河北、河東和陝西路招募,再加上開封府的世代從軍的人口,以及閒散子弟。京東路不是人員招募地區,當兵的不多。
將領又道:「參軍之後,一應吃住都在軍營裏面,沒有將令不得出營。除了衣物,每月三貫錢。其中一貫發給你們零用,兩貫等除役時,一起發給,算作遣散回鄉的費用。」
孫衍行個禮:「又管吃住,又要發錢,這可比做工強多了。」
將領不理會他,道:「到那邊取了號牌,自有人帶你到所屬的軍營里去。新兵營里半年,可是辛苦得很,不要喊累。過了這半年,五年的錢糧才領得到,不然就退回鄉去。」
孫衍連聲答應,到了下一張桌子,取了自己的號牌,辦了各種手續,與其餘甲營的士卒在一起。
不合適的禁軍裁汰下來,到兩湖營田,缺的員額另招兵員補上。為了選新的人員,這次招的新兵多是來自京東路和京西路,派召兵官到各地召募而來。這些地方受禁軍的影響小,參軍比較踴躍。
自晚唐起,軍隊便就受到民間鄙視。特別是兩京地區和沿邊三路,禁軍的地位不高。說起來禁軍待遇不錯,可經過基層軍官盤剝壓榨,除了一些主力軍隊,很多軍隊的士卒過得並不好。沿邊三路,不拿出真金白銀還真不招不來人。
此時做零工,一天約有百文,開封府這些地方高一些。如果管飯,就只有五六十文。禁軍兵員一月三貫,實際上是高薪了。新軍制下只需服役五年,不再是一輩子從軍,不用管家裏,待遇非常豐厚。現在軍中花費的大頭,是槍炮等裝備,軍人薪資花費並不重。
一個兵員一年三十六貫,八十萬大軍,一年也不足三千萬貫。加上將領的俸祿,也不過六七千萬貫而已。這個數目,在現在財政收入大量增加的情況,並不離譜。以前歲入一億貫石匹兩的時候,大約七萬用來養軍,也有六七千萬貫。當然,那是包括大量實物的,現在只是貨幣。
整訓後的宋軍軍費,大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