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19章 臨別之言
張玉對狄青道:「太尉,党項殘軍北上,降了賈逵。不如,命賈逵把降兵送來,我們——」
狄青沉聲道:「賈逵是韓琦的屬下,如何肯聽我的軍令?此戰已經結束,準備向朝廷報功吧。」
張玉道:「這伙逆賊,從銀州逃出來,引得我們大軍十萬北上,豈能如此輕鬆饒過?這次不殺一儆百,只怕党項以後不服!左右最後一戰,不如殺個人頭滾滾!」
狄青搖了搖頭:「兩軍作戰,怎麼樣都行。既然党項人降了,那自然按降兵來。不要多說了,等楊遂到來,隨我一起北去見賈逵。他現在做到了方面之將,算是朝適重臣了。」
張玉見狄青態度堅決,不敢再說,勒馬一旁,等候楊遂。
狄青看着北邊的茫茫大漠,心中空落落的,有難以言說的滋味。從二十年前調到延州做指使,一路拼搏,四十多歲做到樞密使,狄青是宋軍中的傳奇。從小卒到太尉,狄青當然不是惟一的一個,但在宋朝立國六七十年,統治穩固的時候做到這一點,卻是罕見的。
做下級軍官時,狄青作戰勇猛,在當時連戰連敗的宋軍中,屢立戰功,也得到了越級升擢。做到中高級軍官,能夠團結屬下,得到將領的愛戴,更是難得。
有今天的地位,狄青當然不是一個只知道帶兵打仗的人。在西北為將帥時,一邊得到屬下擁護,一邊與上司搞好關係,是狄青升入中樞的關鍵。最後南征平儂智高,一戰功成,登上巔峰。如果不是杜中宵異軍突起,他就是宋軍的象徵,沒有人會質疑他的能力。
然而這一切都結束了。攻靈州時,狄青還覺得不服氣,覺得自己運氣不佳。進入橫山之後,多地出現屠城搶掠,狄青就知道自己的軍事生涯將要終結在這場戰事。徹底滅掉最後的党項殘軍,是讓自己的軍事生涯有個結局,其實並沒有太大用處。此戰回京,依然可以高官厚祿,但很難再次掌軍作戰了。
二十年間,一直手握重兵。雖然除了平儂智高,並無大勝,但也甚少敗績。最後落到這個結局,心中難免失落。党項滅亡,一個新的時候代開始了。
此戰是狄青給自己的軍事生涯劃個句號,並不是為了發泄,張玉說的殺個人頭滾滾,在狄青心中並無必要。他們降了賈逵,算是運氣,留下了性命在。
看着茫茫大漠,狄青突然想起,自己前幾年不做樞密使,會不會不同。做過了樞密使,很多事情都變了,就連面對新局勢,重新改變自己風格都做不到。如果自己現在只是一路主帥,便不會有這麼多的牽絆,可以完全放棄以前的一切,重新來過。五十歲的年紀,自己其實還有機會。
想到這裏,狄青只能苦笑。為什麼是自己來帶這幾十萬大軍?因為這支軍隊,是宋朝舊禁軍整訓而來的,帶着舊軍隊的特點。換一個主帥來,連自己的表現都很難做到,能不能這麼順利都很難講。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這支軍隊本來帶着皇帝的想法,狄青本人已經被綁在了這輛戰車上,哪裏有那麼多選擇。
作戰過程不如人意,這種舊瓶裝新酒的思路就被拋棄了,狄青不過是陪綁而已。
等到楊遂到來,狄青與一眾舊將,帶了親兵,縱馬北去見賈逵。
賈逵本是狄青在拱聖軍為騎卒時的舊人,後來狄青升遷更快,賈逵便成了他的屬下。兩人相識二十多年,關係深厚,不是別人可比。而且賈逵心思縝密,也跟其他的屬下不一樣,事事都有自己的主意。
行出幾十里,傍晚時到了一處小湖泊旁,賈逵已帶人迎在這裏。
各自行禮,幾個人圍着一堆篝火坐了下來。士卒取了酒,幾個人圍着火飲酒。
狄青道:「党項殘軍已降,此戰就已經結束了。依照朝廷旨意,我帶軍回京師去。邕州一別,至今數年,這幾年甚是想念。臨行之前,來見一見,敘敘離別之情。」
賈逵叉手:「太尉教誨,我一直記在心中。賈逵能有今日,全賴太尉提拔。」
狄青擺了擺手:「今天不說那些,說些閒話。明天我們就動身回京城去,又是數年不見。」
其餘幾位將領都是賈逵的熟人,一起上前說話。
賈逵吩咐士卒取了一隻羊在火上烤了,各自倒了酒,舉杯道:「党項巨寇,擾亂中國數十年,全賴太尉與眾位將領統數十萬大軍,一朝掃平!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