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是花錢 第221章 科幻般的技術
因為造概念車容易,但讓概念車真正具備上路意義卻很難——每逢大型車展都能看到大把造型科幻的車,但當中只有極少數,能被延續到現實里。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現在楊銘所研發的這一套可變式擾流板裝置,或者叫它鱗片氣動系統,也依然處於概念設計上,尚未通過現實的驗證。
所以在買下風洞後,公司承包貨機,載着秘密產品飛往休斯頓。
沒有太多閒情,直奔風洞實驗室,着手準備試驗。
這套技術聽起來就很複雜,想要讓每一塊「鱗片」都保持不同的形態,並且根據不同的速度,壓力來調節程度?這是智能領域!
汽車史上從未出現過這種技術,就說最先進的f1,其擾流板(尾翼)也只是幾個級別的調節!
但楊銘要求這款車子,全身的鱗片都受中央電腦控制,電腦則根據行車狀態,做出相應的控制和調整!
其中光是電控、電機的設計,就是一套複雜工程,還不能過分增加重量,不能影響車輛的整體構造。
要求鱗片關閉狀態下,風阻系數0.25左右,開啟狀態下,越大越好——如果能超過1.0,它理論上將可以貼着天花板跑!
風洞試驗就是考驗車殼的重要關卡。
楊銘和公司一干技術人員都在看着,試驗在前期準備結束後立即開始,1/2比例的mw-1試驗車,正在接受疾風的考驗。
各種感應器、探測器遍佈,收集車身上每一個點的系數,作為關鍵實驗數據,將來記錄行車電腦中,讓它做出相應的調整。
想要智能化,那麼就得建立在龐大數據下。這就是需要上千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風洞試驗,才能夠得到的科學數據。
這方面試驗是漫長的。
楊銘中途還需要進行一些調整,設計是來自腦海里超前的概念,但付諸現實會受到當前技術的制約,不得不削弱效果。
氣動學專家在測試了五十個小時後,坦言:「我們需要的數據很複雜,不同的速度、每差別10個公里單位,鱗片的角度都會產生不同的下壓力。」
100和110的時速下,這輛概念車的調整角度是不同的!為了保持高精度,兩種速度下的調整取值都有區別。
其實楊銘還希望能夠精確到一公里,比如100和101兩個速度,鱗片的調整也要不同……但是這太難了,超出當前技術水準。
只能把單位作為10來算,但這產生的數據還是很龐大,因為全車身有十五塊擾流板,每一塊有超過5種角度和傾斜度,能夠組合出超過十萬種方案!
如果是作為1公里的精確度,將產生超過一百萬種數據,光是處理這些,就不是他們團隊能夠應付的,恐怕只有超級計算機。
「對了,我們可不可以用超級計算機?」
楊老闆還真想到了這方面,眾人有點麻木的看着他。
這些日子已經夠驚奇了,從老闆的絕頂天才設計,到一言不合就買風洞,再到現在說要用超算……都變得麻木了,正常的操作。
楊銘談及想法:「把我們這一套不同速度下維持下壓力的數據,用超算整理出一套最佳氣動學程序,輸入我們行車電腦中!」
「這些是我們經過千萬遍驗證的最佳行車狀態,而在駕駛員實際賽車使用時,代入程序調整鱗片,讓行車電腦,擁有會學習的能力!」
行車電腦將會掌握駕駛者習慣,在不同狀態下,控制鱗片進行不同的表現,每一個駕駛人都將會有自己的風格。
賽車將是智能化的!
眾人是眼前一亮,都覺得可以。
但工程量可不小。
計算機專家明白了:「我有幾位在ibm工作的朋友,可以租用它們的超算來進行這個項目,但需要獲取足夠的數據。」
「放心去準備吧!」楊銘再度讓他們明白,錢不是問題!
重點是這個科幻的技術,一隻腳踏入了現實里!
雖然受到基礎技術限制,難免要閹割一些,但對於當前環境也是吊打一切的。保證所有的同行,都只能遙望它的車尾燈,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
楊銘的瘋狂汽車專家之路在繼續。
風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