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崇禎 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
更新:10-19 19:17 作者:崛起的石頭 分類:軍事小說
儘管崇禎皇帝自己安安穩穩的睡在柔妃榻上,但內閣籤押房中的一群臣子卻是絲毫閒不下來。
這時候的人不會有什麼壓迫勞動的想法,畢竟這整個天下都是皇帝一個人的,你不想當官幹活,後頭想踩着你上來的人可是一大把。
這就像周瑜打黃蓋,自己本身就願意做,也就不用管什麼好受不好受的問題了。
當今的皇帝陛下硃筆御批了四個地方,分別是京師、濟寧、南京和大同,年末之前,這四個地方的糧倉全部都要填滿,從而應對明年朝廷上可能的大動作。
在場這些臣子個個都是人精,且從這四個地方上來看,就能大致明白崇禎的意思。
京師糧倉自然要滿,說大了,這關乎到天下社稷蒼生,往小了說,那也和京師內外文武臣工的肚皮息息相關,由不得他們不上心。
南京是江南重地,還是陪都,各個河道都經過此地,甚至可以直入海波,自然要將糧倉填滿,以備不時之需。
更何況,江南一帶向來都是東林黨的大本營,就算拋開東林黨,那也是所謂天下文人士子的搖籃是盛產之地。
南京的糧倉,於公於私都該填滿。
接下來就是大同,這更容易理解,畢竟宣大如今乃是實實在在的四戰之地,抗賊剿賊都要靠着宣大,如果蒙古人從塞外進攻,那也要靠宣大邊軍抵擋。
朝廷西北大營增設,一下子多了幾萬張嘴要吃飯,再加上各地軍將手底下的兵士,大同的糧倉若是不填滿了,不出幾年,怕是又要激起兵變。
可是提起濟寧,這個地方很多人就不明白了。
實際上朝堂上這些人精們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京師和南京之間畢竟還隔着偌大一個山東,山東六府之境,向來都不是個安安穩穩的地方。
即便現在的總兵換成了牟文綬,各地軍閥一般的將領們,不敢忤逆的同時卻也都是陽奉陰違,牟文綬為避免大亂子,也就只能分化待之,總不可能和劉澤清一樣,不聽話的直接揮軍攻城吧。
濟寧地理位置特殊,乃是京杭大運河的樞紐所在,朝廷甚至在此增設了海關與河道衙門,就連原本的製造局在此地也有分署,河道衙門更是在此地設了總署,專門管理京杭大運河與各個交錯複雜的大小河口。
這裏是屯糧地也是運糧地,與此同時,朝廷其它諸如絲綢、瓷器、白銀等等貨物南來北往,都要經過濟寧。
由於地理位置原因,如今的濟寧還聚齊着大大小小的商戶、財閥和地主,再加上從海上來的洋商人和傳教士,已經實實在在發展成了山東六府之內最大的幾個城鎮之一。
牟文綬就曾在年初上奏,說唯願領兵移駐濟寧,順江而下可助神武軍制江南,上則可通過運河直達京師,增援京畿,甚至於,還可以通過陸地直奔固關參與中原戰事。
當時牟文綬的請求崇禎至今遲遲未批,就是因為濟寧形勢太過複雜,再加上山東劉部殘餘仍在曹州一帶未全部平定。
陳奇瑜也早就建議過,無論從哪個方向來看,濟寧都是實實在在的兵家必爭之地,雖然目前還處在朝廷名義控制之下。
但實際上,卻幾乎是由各大財閥在暗中把控。
此時在籤押房內的閣臣和各部尚書們眼觀鼻,口觀心,各自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卻無人說破,明面上看來,這些朝廷重臣們似乎只是在討論如何填滿糧倉的事。
各地收成都不怎麼樣,老百姓吃穿都沒有,想從他們手上擠出糧食是根本不可能,當今的皇帝也不是這個意思,那該從哪取糧,自然就得去找那些地主和大戶。
本來,朝廷在兩江之地購糧處有十二處,這十二處都被八大晉商把控,去年,朝廷雷霆降旨,徹底剷除八大晉商,至如今,這十二處也便都是被強行收歸國有。
然而,朝廷規定的糧食數額巨大,僅憑這十二處的糧食儲備,僅僅只能滿足京師、南京兩地的填滿需求,至於大同和濟寧,則要另找方法。
閣臣和各部尚書各自心知肚明,這方法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那就是他們身後站着的財閥們。
這些人財勢比起八大晉商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達到了手眼通天的地步,朝廷薪俸很差,就算堂堂正三品大員,想靠薪俸過上好日子都是不可能,更別提其它了。
在去年,朝廷似乎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