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大爆兵 第265章 所謂的民族概念
更新:10-19 13:06 作者:隔壁的小蜥蜴 分類:軍事小說
「本次舉行考核!」士徽很快就不糾結有人沒來參考的事情,「本意是量才適用,選拔優秀的人才補充到桂陽、零陵、武陵、長沙和豫章郡;同時受交州刺史的邀請,輸送一批人才過去,建設交州和越州。
同時,本刺史也考慮到,昔日的孝廉制度,已經不符合如今的局勢。所以希望能夠創造出一種,能讓天下有才學之人,都有機會出仕的制度,這個制度,就叫做『科舉』!」
頓了頓,看向下首處正襟危坐的考生,繼續說道:「從這次考核的結果來看,的確是選拔出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各位能夠坐在這裏,士某非常高興!」
「感謝將軍厚愛!」考生們也是紛紛起身,行禮後回答道。
「以後的科舉,會逐漸形成慣例,每三年考一次,另外兩年則分別是童生試和鄉試。各縣官吏,也按照三年進行考評,三年連續下下評者罷免官職,同時三年連續得上評的,予以調職或者升職。年滿六十歲者,可申請退休,最遲不能超過七十五歲。不管是何職位,退休可按照退休前的官職,依然每年發放俸祿,原有的『舉人』或者『進士』身份依然保留。」士徽繼續就他的打算進行說明。
在大漢,致仕之後扣除州刺史以上,可以得到三分之一的俸祿作為養老金,以下的官吏就什麼都沒有了,最多運氣好,在任上撈點,然後退休之後能買點土地什麼的,都說生兒防老,沒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年頭,子嗣真的非常重要。
按照士徽的說法,倒不需要擔心退休後的生活,這個很讓人滿意,在場大多都是二三十歲的年紀,也基本上沒考慮過退休的事情。
不過同樣的,這也把一個問題放在他面前:六十歲前,他們能夠爬多高?若是到了六十歲,還不能進入中樞,那麼估計也很難再進去,最後在任上耗着,還不如直接退休算了!
「至於晉升制度,到時候也會進行改良,有才能的人能夠快點升遷,絕對不會讓各位在地方,消耗太多的時光!當然,說了那麼多,也該進入正題,現在由我宣佈第三輪考核的題目!」士徽最後解釋了一下,這才開始宣佈。
考生們其實都鬆了口氣,他們真擔心在地方消耗太多的時間。
「第三輪考核主要是策論,策論是題目,便是圍繞『華夏民族』四個字進行辯論!」士徽看向一幫考生,「其中涉及到華夷之辨,然而各位首先要明白的是,民族的概念是什麼?血統,地域,外表?然後再告訴我,什麼是華夏民族!」
題目已經給得非常明確,根本無需要臆測題目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考生們覺得這個題目不難,只是很疑惑,士徽為什麼不讓他們分析,他稱王稱霸的合理性,或者天下大勢,卻讓他們去辯論民族的概念。
「時間兩個時辰,現在開始!」士徽拍了拍手,自然有人把滴漏拿了出來。隨着水灌了進去,這也意味着考試正式開始!
民族是什麼?對於考生來說這個詞有點陌生,硬要說以前只有國民的概念。甚至到現在,依然有按照地域劃分身份的概念,比如張飛的『燕人』自稱。
士徽給出的是『華夏民族』這意味着不能只看地域,而是整個大漢十三州……噢,由於多了越州,於是如今已經是十三州。士徽的意思,顯然是要把十四州的百姓看做一個整體。同時他也有說明,其中也涉及到華夷之辨,那是不是說,在這片區域生活的越人或者蠻人,也要當做是一個整體來看待?
那麼民族是什麼?就如同士徽所言,以地域來區分的存在,或者以血統和外表區分的存在?這是一個陌生的問題,一個很多人根本不會考慮的問題。
文士大多會考慮家國天下,卻不會考慮什麼是百姓,什麼是家族,什麼是國家。
「兩個時辰,怕有點不太夠啊!」荀表寫下姓名,籍貫和考號,卻是看着空白的答題紙,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明明士徽已經給出非常明確的方向,根本不需要去揣測其意圖。
華夏的傳承雖然自成一系,延續千年變化不大,然而民族的概念,估計差不多是明清的時候才開始出現,漢人的概念也是在那個時候才開始成型。
士徽以前就聽說過一個笑話,一個人穿越到明朝,說要投靠朱元璋,然後朱元璋看他衣衫奇特,問他是蒙古人還是什麼人,結果他回答是漢人,最後被朱元璋當奸細砍了,只有在他的宿敵陳友諒治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