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製作 第八十八章 不靠譜的分成
更新:09-04 11:44 作者:白色十三號 分類:都市小說
任何一部電影的成本堆高到一定階段後,製片公司的審查和投資都會變得異常謹慎,雖然詹姆斯·卡梅隆的兩部大作,真正開啟了荷里活的億元製片時代,但像杜克為《日》喊出的如此巨額的投資,完全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
那些投資額只有幾百萬美元的小製作,都會被電影公司嚴格審核,更不用說《日》這樣的項目了,每個上千萬美元的電影項目的誕生,都是極其繁瑣的過程。
在荷里活,從一個劇本概念到真正獲得製片廠認可、決定投拍這個過程被稱作「開綠燈」(ht),除去必須的審查委會審核外,還有眾多的前期調查過程。
第一、要有一個劇本,質量和創意能讓製片公司感興趣。
第二、這個劇本要經過製片部門的系統審核,製片部門將分析劇本是否新穎、有無商業價值、是否符合製片公司的產品構架。如果得以經過審核,製片部門會預估電影製作成本、稅收成本等等。
第三、這個項目將經過發行部門的審核,他們會聯合合作的分銷商來一起調查很多問題——這部電影的商業價值何在?它的目標觀眾是誰?是否改編自小說,有沒有固定的粉絲群?這部電影是否能夠融入製片廠的全球分銷體系?能否在合作電視台、錄像帶合作方方面得到支持?影片的類型和發行時間?影片有無植入廣告的可能?影片有無衝擊獎項的可能?在過去和未來的18個月內,有多少同樣類型的影片已經上映或者正在籌備?它們的表現如何?投資回報率又如何?
第四、建立製作團隊,對於《日》來說,這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問題。
第五、敲定拍攝細節和合作意向……
第六、預算、拍攝、地點、製作團隊都最終獲得首肯,終獲「綠燈」。
事實上,這只是一個大致的過程,並不能說明荷里活電影製作中商業法則的完整和精細,但有一些數據或許可以說明這一點。
比如,每一年荷里活的製片廠大約會收到15000個以上的劇本,最終只有300部左右的電影進入製作階段,其中還不知道有多少是壓了幾年的劇本。
即使杜克有了《生死時速》和《勇闖奪命島》的成功作為資本,華納兄弟等公司也只是對他有了更多的信心,會對他的項目優先重視,卻不會隨隨便便就開綠燈,畢竟這最終會涉及到1億多美元的投資。
「華納兄弟和二十世紀福克斯已經做完了最初的審核。」
公爵工作室中,南希·約瑟夫森坐在杜克的對面,一隻手輕點着面前簡陋的辦公桌,「他們的製片部、發行部和市場部,暫時都給了項目a級的評價,當然,前提是影片拍攝出來後,能達成劇本描述的效果。」
「只要資金充裕,我想這對我來說不是難事。」杜克說道。
特效根本無法省錢,不同的價格,製作出來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如果項目順利通過,杜克在特效方面的第一選擇肯定是工業光魔!
「三方會談舉行過了?」杜克又問道。
「我與華納兄弟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的管理層一起談過三次了。」
說話間,南希輕輕揉了揉額頭,臉上似乎還帶着疲憊,大概消耗了不少精力,「基本達成了合作拍攝的意向,如果項目最終能夠在兩家公司通過審核,他們將各自負責一半的投資,發行方面暫時也達成了共識,華納負責海外發行,二十世紀福克斯負責北美發行。」
拉入其他公司合作拍攝,是大製作中降低投資風險最常見的方式,華納兄弟和二十世紀福克斯在暑期檔爭奪的異常激烈,如今能坐在一起談判,足以證明荷里活大公司之間的生存常態,競爭和合作是永遠的主題。
說白了,在利潤面前,沒有什麼商業衝突是不可調和的。
「南希,華納和福克斯……」
既然通過了初步的審查,一般立項的可能極大,杜克問對面的經紀人,「打算投資,還是融資?」
「他們已經準備開啟預售,如果項目審查結束,會第一時間與你聯繫,」南希靠坐在高背椅上,「商談在影片植入廣告的可能。」
這種投資上億,又是現代社會題材的商業影片,不植入廣告根本不可能,杜克對此也不排斥,就像《勇闖奪命島》做的那樣,他儘量會安排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