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科學的原始人 第七十二章 刷好友度
從王偉手上接下了燒陶的任務後,王四五就過去清理窯爐了。
昨天燒的爐灰被他用木鏟扒了出來,這樣做可以為窯爐騰出來空以便燒制下一批的陶器。
不過在扒爐灰的時候,王四五的木鏟碰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
掏出來一看,是一種他從來都沒有見過的黑色小石頭。
這種小石頭上面很是光滑,就好像是圓潤的鵝暖石一樣。
而下面則比較粗糙,和許多粗糙的土渣還有草木灰混合在一塊。
用手敲了敲,王四五感覺這塊石頭很堅硬。
雖然這塊石頭的下面不好看,但上面實在是美的讓他心動,那光滑圓潤的樣子是他從未見過的,用手在上面摳了摳,他把石頭用獸皮外面的草繩固定了起來,打算有空的時候把這塊石頭磨一磨,然後送給王偉。
對於黑石的事情王偉並不知情,吃過早飯,他便再次開始捏泥胚了。
只不過,這次捏的泥胚和以前的有些不同,這次的泥胚,就像是一個圓柱的水桶一樣,王偉是怎麼厚實怎麼捏的,在水桶的側下方,王偉扎了一根細樹枝,順着樹枝的外面捏了一個壺口。
花了一點時間,王偉又捏了三個差不多大小的泥桶。
等做完這些,三角龍也從沉睡中甦醒了過來。
王偉做這種泥桶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做計時工具。
在鐘錶沒有被發明出來的年代,想要計時的話,是比較困難的。
但是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計時。
因此,古人想出了很多精妙的辦法。
最基本的,也是人眾皆知的就是利用太陽來計時了。
平地上豎一根棍子,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
一年有四季,每一個季節太陽光的長短都是不一樣的。
當棍子的影子最短的時候,就是夏季,當影子最長的時候,則為冬季。
而影子所處的位置,又代表着每天的時間。
同時,根據冬夏季節的不同,不同季節的影子所處的位置,又代表不同的時辰。
其中,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的刻度叫做圭表,而測量時辰的則被稱之為日晷。
這兩者和在一塊的話,就是古代計時的太陽鍾了。
雖然太陽鍾計算時間比較準確,並且能夠劃分四級,區別東南西北,但它的製作方式非常麻煩,局限性也非常強。
需要專人不停的記錄一年四季的日影,然後對比成型。
而且在陰天和夜晚,太陽鍾也無法發揮功用。
正是因此,古人又發明了許多比較方便的計時器。
例如漏壺,沙漏之類的,甚至民間追求更加簡單的辦法,用燒香,燒蠟燭都能計時。
也正是因此,後世才有了一炷香的說法。
而王偉要做的,則是漏壺。
漏壺又稱漏刻,是將一個壺裏面開孔,讓水從這個小孔中流到一個容器之中。
而容器裏面,豎有一根刻有時間標記的尺子。
當需要計算時間的時候,將漏壺打開,對準容器滴水。
這樣,就可以根據容器中水位的高低來觀察尺子上的時間標記了。
如此,就能達到精準計時的效果。
只不過,漏壺通常情況下都是夏天使用,因為冬天水易結冰,也因此,人們為了在冬季計時,又發明了不會凝固的沙漏。
只不過,條件有限,這附近又沒有沙子,所以王偉想要製作沙漏的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
好在這次製作的漏壺是放在窯爐附近使用的。
窯爐一旦開爐,爐中的火焰會使周圍的溫度增加,倒是不用擔心結冰的問題。
而王偉之所以一次製作三個漏壺,是因為漏壺中的水位在不同高度時,水流的速度是不同的,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如果漏壺裝滿了水,水壓比較大,那水流速度就比較快。
但是當漏壺中的水沒有多少了,水壓就比較小,水流也就比較慢了。
有了三個漏壺,那將漏壺呈樓梯一樣的層層擺放。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