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國 第2412章 化胡為夏
孫策原本屬意的北疆大將是太史慈。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太史慈弓馬純熟,為人機敏,能打硬仗,為人重信有義,是一員難得的騎將。有他鎮守北疆,胡虜不敢放肆。
但是很可惜,太史慈被好戰的公孫度拖累,錯失了這個機會,便宜了沈友。
論個人武力,甚至臨陣指揮能力,沈友不如太史慈。但沈友有沈友的優勢,一是他更加穩健,能從大局出發,不急功近利。為了準備并州之戰,他前後準備了一年多,有足夠的耐心,這才等來了一戰擊破彈汗山的機會。二是他文武雙全,讀書多,能從文化的高度考慮制夷化夷的問題。僅僅幾個月,樓麓就成了他的迷弟,上谷、代郡烏桓也因此一戰而定。
更重要的是,他是江東人,不用擔心任何人的猜忌,馬超、陳到等人也不會質疑他的資歷。
能不能付沈友以北疆之任,取決於沈友本人能不能勝任,沒有太多其他的考慮。
在攻蜀的大功面前,沈友能抑制住自己建功立業的欲望,服從大局,這讓孫策放了心。他最怕安排了沈友鎮守北疆,沈友卻不安心,一心要在攻蜀中分一杯羹,未免讓人質疑他的用人能力。
孫策隨即向沈友解釋了他的初步安排:沈友任安北都護,都護府暫時設在太原,負責陰山以南的防區,西到朔方塞,東到居庸關,設三到四個戰區督,各有騎兵萬人,再加上沈友直屬的步騎兩萬,共計五到六萬步騎,以騎兵為主,漢胡兼用。胡人以臣服於中原朝廷的部落為主,採用編戶形式,以放牧為業。
這其中的重點就是要平穩過渡,讓胡人接受這種統治方式,真正將他們納入華夏文明,變成可用的戰力,而不是需要高度防範的潛在危險。要想這麼幹,第一步就是打破他們的部落制,讓他們成中朝廷的編戶,而不是部落首領的私產。
這個任務很重,卻必不可少。要想走得更遠,必須將北疆變成華夏衣冠的北疆,變成華夏文明的長城。
孫策希望沈友能紮根北疆,用十到二十年的時間完成這一進程,為以後挺進漠北做好準備。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安北都護府將一直北遷,直到蘇武牧羊的北海。
沈友心潮澎湃。吳王對他期望甚高,這個任務的意義也很重大。征服胡人只是第一次,化胡為夏才是根本。如果能完成這個任務,不僅富貴可期,將來在青史上,他也是有功之人,名聲不下衛霍。
孫策轉向樓麓,笑道:「聽說少帥熟悉我中原經典,是飽學之士?」
孫策與沈友交談時,全程用官話,樓麓聽得清清楚楚,既有些興奮,又有些緊張。他仰慕中原文明,當然希望能融入中原,得到中原人的承認。可是他又怕引起衝突,並不是所有的部落都願和漢人一樣生活,聽從中原朝廷的號令。他們更習慣了自由自在的遊牧生活,讓他們隨時聽候朝廷的調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王謬讚,臣慚愧。」樓麓很不好意思。「臣只是粗識書簡而已,不敢自稱飽學。臣原本倒是頗為自詡的,遇到沈督,不,是沈都護和龐祭酒之後,臣才知道自己的學問有多粗淺。」
孫策朗聲大笑。「你這學問是向漢人學的?」
「是的,恩師乃是漢人,避難到草原的。只可惜他們行蹤不定,臣又愚笨,只學到一點皮毛。」
「聽說過張儉張元節嗎?」
「聽過,聽過。」樓麓連連點頭。「他是北疆最有名的漢人先生,聽說他在中原也很有名,我曾經想拜他為師,可惜無緣相見。」
「現在還想拜他為師嗎?」
樓麓驚訝地睜大了眼睛。「他還活着?當年在北疆的時候,他就是個老人了。」
「不僅活着,還活得好好的,估計再活十幾年,做個百歲壽星都沒問題。」
「哇哦——」樓麓忍不住驚嘆。「那豈不是成了仙人?」
「差不多吧,想拜他為師嗎?」
「想,太想了。如果他願意去北疆,我就在黑山為他修一座學宮。如果他不願意去北疆,那我就每年從北疆趕來,向他學習。」
孫策舉起手,輕輕拍了拍。鬚髮皆白、面色紅潤的張儉從一旁走了出來,邁着方步,不緊不慢地走到孫策面前,拱手施禮,又與張紘、沈友見禮,最後才向樓麓行了一禮。
「少帥穿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