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明虎嘯 第六十三章 初言改革
「魏忠賢好壞咱們不論,只說他掌權那些年可有餓殍遍野,孫閣老為東林黨老人,為何一直不願參與倒魏事件,真是為了明哲保身嗎,那如何評價他在遼東捨身往死,這些你都想過嗎?無他,孫閣老與先師一樣,看透了這些人名為反對宦官當權,實則是為了自己爭權,沒幾個是真的為國為民罷了。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陳子強不理她們的嬌嗔,笑罵着說道,這話讓大家停下爭論,若有所思地回憶這些年的紛爭,確實是陳子強說的那樣。
孫承宗是天啟皇帝的老師,皇帝一生都極為尊重他,就是客氏當年說他壞話,天啟也是置之不理,從未對孫承宗失去信任。
魏宗賢也怕他支持東林黨跟自己作對,屢次進讒言詆毀,但孫承宗就是不幫着東林黨對付魏宗賢,雖也勸告皇帝疏遠客氏魏宗賢,但從未插手兩黨紛爭。
當然不能說當年倒魏的人都是為了自己,有的人確實是為了家國天下,只是政見不同性情剛烈罷了,像左光斗,楊漣等人正是如此。
只是這無補於朝廷安穩,反而加劇了黨爭,他們從未想過天啟為何要重用魏宗賢,一廂情願地以為,只要皇帝把政事交給正直的官員,天下就能大治。
看看年關將至,陳子強交代完虎衛的事務,臘月二十帶上家小回華亭縣去過年,陳子龍到任應天府,交接完事項也差不多鎖衙放假了,到陳子強回到老家,他已先一步到家。
古人過小年是要在家過的,南方一帶到後世還流傳一句話,長工不吃祭灶飯,就是說小年夜的祭灶,是連長工都要放假的,年假從小年前就要開始了。
伯祖母已經不是安人的誥命了,全家人都升了職,特別是這位老人,原先的誥命是比兒媳婦低的,大明的誥命是按丈夫的官階來定的,母親並不能高於妻子。
陳子龍的父親是五品官,故而唐氏是宜人,反而母親是六品的安人,陳子龍中了進士,祖母和母親並沒有提升品級,只是他的妻子張氏成了七品孺人。
如今陳子龍是六品,張氏自然水漲船高,成了張安人,但陳子強封了伯爵,雖然跟陳子龍是從兄弟(兩人父輩是堂兄弟),血緣上已經遠了許多。
但陳子強小時在陳子龍家中寄養,陳家有人丁稀少,皇帝和內閣都覺得高太安人,唐宜人教養有功,可以作為在世的長輩提高品級奉養。
故而就不是按照丈夫的品級來評定,而是長幼有序,不能讓老婆婆比兒媳婦低,高太安人和唐宜人都晉級,其中高太安人升了兩級。
婆媳兩都是四品恭人的誥命,張氏以長嫂照顧小叔子有功,被提升一級,成為五品宜人,陳子強到家也是先回陳子龍那邊,拜完伯祖母,伯母和嫂子才讓隨從們回去住下,自己夫婦還是留在這裏用飯。
「強兒,這兩年你不在家,縣裏有些相熟的想把田地投獻到你名下,今年更是連附近府縣都有人慕名而來,咱們家丁口不多,我也管不過來,就沒答應他們,如今你回來了,是不是看看留下些人手管理這些田地。」
用完飯一家人坐着喝茶,伯祖母問道,陳子強連連搖頭說:「老太太別啊,孫兒還想着日後把這惡風氣剎一剎呢,大家都不想交賦稅,朝廷靠什麼來運轉,現如今就是這種事太多了,才造成明明有大片的土地,偏生朝廷收不上賦稅,只能一味的加餉,致使窮人更窮,富人更富,這是官紳的大過,咱們家不幹這種事。」
每個王朝的後期,都是因為土地兼併引起的動亂,農業社會大部分人都是靠着土地活命的,偏偏官紳不用納稅,這就讓許多人想着法子逃稅。
除了買走土地外,最多就是投獻土地,而這些投獻的人基本上不是貧農,而是有着富餘土地的小地主,自家沒人當官,就把自己的地記在官紳名下,每年交給官紳一定的錢糧,他就不用納稅了。
陳子強有時候就在想,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李自成大殺一通,自己養精蓄銳,最後再出來收拾殘局。
李自成造反首先要找的肯定是官紳的麻煩,因為他們錢多糧多啊,只是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又是另一回事了。
別說到時候能不能收拾得了他們,就是眼前戰亂過後,餓殍千里,屍橫遍野自己也不忍心看下去,如何能安心守着一方笑看風雲啊。
高老太太一聽自己這侄孫想要干此事,大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