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萬里照漢關 第五十九章 賀禮(1)
更新:01-22 13:01 作者:神龍擺尾巴 分類:軍事小說
德韋特投降,順利奪下奧倫治城,董宣武的心終於放下。筆神閣 bishenge.com
沒了大琉球島這個前進基地,泰西諸國即使依然堅持要滋擾大明,也必須遠渡重洋,從呂宋出發,勞師遠征。這樣一來,無論成本還是襲擊的突然性,都會大降。大明完全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應對泰西人的挑釁。
況且,經過奧倫治城這一戰,相信泰西諸國必將重新衡量大明的實力,冒然挑起戰端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之低。
連當今海洋上的霸主荷蘭都敗在了大明的手下,試問誰還會冒着失敗的威險去打這場仗?畢竟泰西人從歐洲出發,圍着非洲繞了大半圈,繞過好望角,又沿着亞洲大陸繞了大半圈,來到亞洲,求的是財富與利益,而不是為了和大明打仗的。
泰西諸國之間本來就恩怨重重、矛盾重重,如果富庶的大明真的十分好欺負,他們當然不介意聯起手來,劫掠一番。如果要付出極高的代價,甚至極有可能失敗,那他們何必要來觸這被霉頭?
如果大明不發生其他事情,有可能來報復的,恐怕只有那個海上馬車夫,荷蘭了。
不過,董宣武收復了大琉球島,俘獲了荷蘭駐紮在奧倫治城的十一隻戰艦,已經讓荷蘭東印度公司實力大減,也同時令大明東南沿岸的水師力量大幅提升。荷蘭即使集中南洋所有的戰艦、准戰艦前來挑釁,誰勝誰負,還為未可知。
除非荷蘭人從歐洲調集戰艦過來,否則,他們並沒有打敗大明水師的把握。可是,從歐洲到大明,萬里迢迢,荷蘭人真的要將艦隊調過來,即使現在立刻出發,那也是一年半載以後的事了。
所以,董宣武也並不太擔心荷蘭人會來報復。
奧倫治之戰結束後,董宣武立刻上書將此事上報朝廷。
在此之前,為了保密,董宣武沒有敢上報此事,更沒有向朝廷徵詢意見。不用想,董宣武也知道朝廷上的那些大臣的看法。
那些老古董、老夫子,對這個世界了解的人少之又少,根本不明白這個世界正發生着一場革命,整個世界都會因此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泰西諸國逐漸控制並主導了世界發展的方向。
在他們的心中,依然認為「國雖大,好戰必亡」,所以能不打仗,他們儘可能會避免打仗,縮在龜殼裏,依然做着天朝上國的好夢。
這種想法,不止魏黨、東林黨人這麼認為,即使是董黨中的大部分人,包括董宣武的爹和兄長,也是這麼認為。
所以,董宣武一旦向朝廷稟報了此事,結果只會有一個,朝廷一定會立刻制止他的魯莽行動。那時,他再想有所舉動,那就是違抗聖旨,有欺君之罪。
相反,未稟報朝廷,未經朝廷許可,貿然與荷蘭開戰,雖然也是大罪,但是卻有狡辯的餘地。因為朝廷給了董宣武便宜行事之權。「便宜行事」這四個字理解起來,可操作的空間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既然現在打了勝仗,這些都不成問題了。沒人會苛責一位打了勝仗的將軍。朝廷中的大臣即使再蠢,也不會拿一個打了大勝仗的將軍開刀,尤其像董宣武這種手握實權的大將軍。
因為很多人會從中受益,董宣武這次私自開戰的行動,反倒成了彰顯國威的合法之舉,必然會得到朝堂的承認與讚揚。
這就是權謀,權謀講究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雖然過程很可能對大明隱藏的傷害會非常之大,甚至會毀滅規矩與律法存在的基礎。
華夏自古以來太重權謀,所以,雖然大家都把規矩和律法放在嘴邊,但實際上,有權有勢的人,並沒有多少人真的將規矩和律法當回事。
此時的董宣武當然並沒有意識到這些,他還沉浸在收復大琉球島的喜悅之中。
在奏章中,鑑於大琉球島的重要性,董宣武還建議朝廷在大琉球島立省,以便將來大明能更好的管理周圍的島嶼,處理南洋事務。
除此之外,董宣武還提出集合大明東南沿海浙江水師、福建水師和廣州水師的精銳,加上這次俘獲的十一艘荷蘭戰艦,建立大明南洋聯合艦隊。清剿東南沿海的海盜,保護大明海上絲綢之路的安全。
奏章呈遞上朝廷,朝廷回復尚需時日。
見荷蘭人已經降,奧倫治城被徹底攻下,福建巡撫朱一馮當即向董宣武告辭,離開了大琉球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