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萬里照漢關 第六章 忠告(1)
更新:12-12 02:57 作者:神龍擺尾巴 分類:軍事小說
與靜虛道長的此次見面並未持續多長時間,不到一個小時就結束了。筆神閣 www.bishenge.com可是意義深遠,次日,董宣武便被天啟皇帝召進宮,商討宗教問題。
除了董宣武與天啟皇帝,沒人知道當時兩人談了些什麼,總之,董宣武離開皇宮後,天啟皇帝對董宣武籌建新教之事,就不聞不問,另外也讓人停下來不再搜尋一代神人張三丰。
兵部已經發下堪文,要求五行衛四月中旬前,務必移師山海關,歸孫承宗指揮。留給董宣武的時間不多了,董宣武只能將籌備新教的事情全權交給董三,同時,請來陳老夫子協助董三。
陳老夫子原本是不屑於做這件事的,怪力亂神的事,真正的儒者向來是不屑於為之。可是聽了董宣武的苦勸,覺得董宣武說得有道理。
董宣武說,精神這塊陣地,你不去佔領它,自然會有其他的宗教去佔領。儒家雖然華夏影響巨大,但影響力主要還是局限在士紳之中。
普通的老百姓的生活點滴雖然也受其影響,但對儒家本身,大多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因為相比起道、佛兩家,儒家更注重於世俗的權力與自身的修養,根本沒有成仙成佛之說。雖然能成聖,但聖人只不過是身後的榮耀與虛名而已。
儒家如果不在新教建立之初就融入其中,融入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觀乃至審美觀,日後坐等新教壯大起來,再想融入,恐怕就非常難了。
有了陳老夫子的加入,在旁幫助董三,董宣武放心多了。
陳老夫子是真正的方正君子,這樣的人也許才能並不突出,但是其道德操守是絕對令人敬佩和信任的。一個國家,其實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脊樑,危難之際,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會面對血與火,可以不顧自己的生死挺身而出。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這也是董宣武一定要將儒家拉入新教的原因所在。
皇家債券的架子已經基本搭了起來,其實最主要的是人員的培訓與原則、規章制度的制定。因此,交接給信王的過程十分順利,這整個過程信王一直都是直接介入的,對所有的事情,信王也是了如指掌。在這過程中,董宣武甚至鼓勵信王做主完成一些事情。在董宣武看來,如今信王所欠缺的,只是經驗和勇氣罷了。
當然,發行債券不是件簡單的事,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影響,尤其是這是皇家第一次發行債券,涉及皇家的信譽。
董宣武希望信王能多演練幾遍,寧可慢點,深思熟慮,提前準備好各種應對突發事件的方案,也儘量不要出錯。
事實上,原本歷史上後來的崇禎皇帝出台的許多政策與法令,明顯顯得倉促,沒有深入的權衡利弊,這使得這些政策與法令非但沒有起到解決問題的作用,反而激化了矛盾,讓大明的形勢急劇地惡化。
在原本的歷史上,天啟皇帝在位期間,民間基本上沒有大的騷動,保持着基本的穩定。可是天啟皇帝駕崩後,崇禎皇帝一登基,天下立刻反賊四起,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十二月底,天啟皇帝駕崩後,這位少年天子掃清閹黨後,組建了一個全新的東林黨內閣,又迎來了一個「眾正盈朝」的時代。
東林內閣向皇帝建議:應該撤銷掉東廠這種特務機構,這種監視是對東林君子們的不信任與侮辱,君子可殺不可辱,特務統治要不得。
崇禎皇帝對東林黨君子的道德操守顯然非常信任,認為即使沒有人監視這些君子,他們也會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不會貪污大明一文錢。所以,新皇帝欣然批准了內閣的這個建議,解散了大明的國家安全局。
這位雄心勃勃的少年在解散了東廠以後,詢問他的大臣們,如何才能中興大明,向他們請教治國之道。
東林黨的君子們認為,光撤銷東廠還遠遠不夠,還應該撤銷各地的其他監督機構,比如各省的河道監。
河道監這東西就是當年那個工作懶散,長期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弄出來的。
當時洪水泛濫、屢治屢犯,這本來是上天對嘉靖皇帝的警告,可是這個懶散皇帝非但不反省自己是不是做了天怒人怨的事,反而很不厚道地懷疑是文官貪污了治河的公款,居然派太監出去監督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