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 第九百六十章 調整計算
更新:09-04 19:34 作者:十年殘夢 分類:軍事小說
一五計劃關係重大,不但關係到未來五年之中,整個中國發展的方向,也關係到可能到1918年,或者1919年結束一戰之後,中國的佈置,戰爭階段的供需關係,跟非戰爭階段的供需關係,是截然不同的,在沒有計劃的年代,曾經在一戰之中賺取了大量金錢的美國日本,在戰後都有一個陣痛期,後面的恢復階段,才有了比較好的數字,不過黃金的十年之後,就迎來了1929,世界上規模比較龐大的一次經濟危機,這個經濟危機,直接催生了二戰的爆發。
楊元釗從陰山基地上面,就知道,自己在這方面的差距,他可以在點的事情上,在發展的趨勢上面,給出判斷,可是包羅五年計劃的所有東西,不是他擅長的。所以,這一次的五年計劃,並沒有自己單獨一個人的命令,只是做出了一些前瞻性的預測,比如說,大型機動車的,坦克,飛機和航空母艦,內燃機和電力方面,以這些方面為重點,再加上一些大型重點工程和其他方面,共同構築了的五年計劃的基礎。
簡單說,就是依靠大的研究項目,大的工程,甚至是大型工廠的投產,帶動整個國家,必須選擇最重要的項目,正因為如此,設計的方面太多了的,需要細細來制定,現在西北經過了6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全門類,全系統的生產能力,這些生產能力每一個細微的地方,都有研究,西北如何讓這些發展的更好,不是一個人,一個政府拍腦袋就能夠做出來的,甚至不是靠感覺,而需要計算和辯論。
從歐戰開始,就開始的計劃制定,最少設計到了600萬人,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600萬人分佈在整個國民經濟的各種領域,到了1914年初。增加到了的1800萬人的,雖然大部分只是一個收集和調查的過程,可是負責制定各方面計劃的人員高大69萬人,這恐怕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計算過程吧,更何況,其中還使用了超過30萬台電腦。
電腦。沒錯,就是電腦,在西北會展中心,超過數萬平方米展廳之中,整整齊齊的擺放着一排排的電腦,最少有上萬人,在這裏緊張的工作者,利用電腦匯總某些數據,然後傳輸到終端或者打印機之中。這個場面是極為輝煌的。
方方正正的電腦,顯示器因為技術方面的原因,只是巴掌大小的一個屏。甚至這個屏是液晶的,直接從手機上移植過來。顯示器,鍵盤,機箱,風扇,主板和主晶片,基本上,跟後世的差不多,這是楊元釗的惡趣味,在鐵路局用上了電子計算器作為鐵路運行圖之後。眾多需要計算和設計的部門,都開始要求有一個計算能力更強的工具。為此,沒辦法楊元釗,把計算器的核心給拿出來的,讓下面的人進行研究,順便的支點他們後世電腦的基本概念。
雖然說,這只是一個函數計算機的核心,但是怎麼說,也是大規模的集成電路,雖然簡單,可是計算速度卻不錯,後世因為便宜,成為了計算器的核心,如果有人專門為他設計一套系統,比如說,內存,各種的外置資源,和輸入之類的,就成為了這樣一個東西,普通的6個核心並列在一起,加上了一些外設的,構成了最普通的辦公用電腦。
雖然速度很慢,讓用慣了後市計算如飛的電腦的楊元釗看不到眼裏,可是伴隨着各種操作系統和專門工具,他卻成為了大規模計算和工程的必備工具。
從電腦出現開始,關於電腦的申請就越來越多,現在的整個西北擁有120萬台電腦,不是不想更多,主要是這些電腦,只能夠通過一體機來生產,現在的西北的技術水準,只能夠做機箱,電源等比較簡單的東西,在電子管時代,連電晶體都沒有涉足的前提之下,生產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不是開玩笑麼。
電子行業也就在這個時候起步了,首先不是硬件,而是軟件,電子行業也是少數倒掛的行業,發展了足足20年,才生產出一款跟初代電腦性能差不多的電腦,然後才走上了快車道。
一個國家,能夠使用到計算的眾多,既然電腦都弄出來了,索性以手機的晶片為核心,讓人專門設計出來一台,集中了千個,萬個,甚至更多晶片的機器,這個機器被楊元釗命名為大型服務器,主要用於網絡的佈置和大型數據的計算,比如說,天氣預報,大型反應的基礎數據運算。
軟件行業的,是最基礎的,只要語言弄出來,然後就是發揮想像力,接下來,就是碼程序了,西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