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正文 第二卷 拂曉之晨_第132章 修路
更新:01-08 23:05 作者:富春山居 分類:玄幻小說
前任河南知府在半個月前被調任貴州去了,因為朝廷催促甚急,甚至都沒時間同孫傳庭做一個簡單的交接。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孫傳庭計算了下,河南知府離去的時候,正是他接到起復旨意的時候。
出仕後第一個官職就是商丘知縣的孫傳庭,對於河南並不陌生。
河南位於中原腹地,每次改朝換代時,這裏都是兵連禍結之地,再加上一條黃河從此地經過,每到王朝末年,這塊土地上的民眾就災難重重。
不過河南地處平原,黃河帶來的肥沃土壤和充沛的水量,使得這塊土地非常適宜於農業。只要國家安定下來,這塊地區又是最先恢復過來的地區。
元末明初時,河南是戰火最為頻繁的地區,當明朝開國時,河南人口已經較元末減少到了十分之一,大批的良田被拋荒,可謂是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的荒涼場景。
朱元璋為了重新開發中原地區,採取了遷民墾荒和設置衛所屯田等一系列措施,使河南地區成為了軍民雜處的移民社會。
結束了亂世之後,黃河水患就成了河南最大的日常威脅。因為治水攤派的賦役不均,里甲編戶大量破產,土地兼併日益嚴重,擁有世襲特權的武官就成了河南地方社會的支配者。
這種情況同樣被朝中的當權者看在了眼裏,明中期的中央政府權威尚未衰落,因此當時的主政者還有勇氣和餘力實施賦役改革與清理屯田,限制了河南武官的政治特權。
但是很快大批衛所軍戶的後代經由科舉入仕,逐漸形成了以士紳為中心的世家大族,確立了士紳階層在河南的地方社會支配體制,這也就導致了河南地方的「衣冠之虐「。
萬曆時以沈鯉、呂坤、楊東明等為代表的開明士紳,提倡經世致用的實學思想,致力於重建社會秩序的河南地方實踐,但只是緩和了矛盾,並沒有解決問題。
萬曆之後,地方上被壓制的鄉宦豪強勢力報復性反彈,導致河南地方社會矛盾的迅速激化。
孫傳庭擔任商丘知縣時,就已經清楚的看到了這個問題,但是作為一個外來戶,他也不得不同當地士紳妥協,採用緩和的方式安撫地方上的民眾。
但是很快他就被調回了京城,隨後因為朝中激烈的黨爭,不願意被牽涉到其中的孫傳庭,選擇了告病還鄉。
孫傳庭原本以為,這次回鄉修養將會花費很久的時間。但是沒想到不過一年多,他就收到了起復的命令,還是重新回到了他出仕過的河南,只不過這次他被任命為了河南知府。
事前沒有收到任何風聲的突然任命,讓孫傳庭心裏埋下了一絲擔憂。
他一路風塵僕僕的趕到了洛陽,才從副手馮傑處得知了,自己將要面對的處境。
朝廷要在洛陽城修建一個糧食集中交易市場,並修建一條從洛陽到三門峽的陸上通道,聯通西安到三門峽的水上航線。
這條道路如果能夠修建成功,那麼河南入陝的運輸條件將會大大改善。
三門峽到小浪底的險惡航運條件,使得黃河航運的價值很難利用的上。
洛陽到潼關雖然有商道相連,但是崇山峻岭之中,山路艱險難行。對比起來,還不及河南省內鄉縣柒於鎮到陝西省商洛市的600里商於古道更適於入陝。
然而商於古道雖然出名,但也不過是一條最窄處25米,最寬處4米,勉強讓馬車和驢車通過的一條山道而已。
但是這條洛陽到三門峽的300里新建道路,規劃路面標準寬度卻要求在8米,而部分地段也不得少於6米,且還要在三門峽修建一座新城。
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些建設投入,河南府要自籌三分之一。
也難怪聽到了這個修路的消息之後,前任河南知府就立刻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寧願跑去窮山惡水的貴州,也不願意留在繁花似錦的洛陽城了。
而河南府的一干輔佐官吏們,看到孫傳庭到來之後,才會如此熱情的迎接他了。
事實上也不能埋怨這些官吏,河南府雖然有洛陽城這樣的繁華城市,但是洛陽城內包括福王在內,就有10家王府。而洛陽城外的地方,又處在鄉紳豪強和衛所軍官的控制之下。
且河南府位於三省交界之處,轄區內大半地區是山區,這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