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457章 關於新式火炮
更新:01-09 04:01 作者:富春山居 分類:玄幻小說
在孫元化和他的研究小組的設計下,這些大炮很好的符合了崇禎的標準化和減重化的要求。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最小的3斤炮炮身只有1125公斤重,加上炮車也不過1875公斤重。
在野外作戰時,即便是沒有道路的崎嶇山區,也可以憑藉着人力分拆抬上山。平時行軍則安排了兩匹挽馬用於拖曳,緊急時刻1匹馬也能拖動行軍。
火炮的口徑85毫米,游隙十分之一,炮彈重量113公斤,裝藥023公斤,火炮的5度射角射程為480米,造價為41元每門。
這門火炮的威力雖然在整個火炮體系中最小,但是勝在輕便廉價,而且比起此前明軍使用的虎蹲炮之類的非標準火器威力要大的多。
2-3名訓練熟練的炮手就能夠進行操作,雖然現在最快的射擊速度是2分鐘每發,但是孫元化認為只要多加訓練,今後達到1分鐘每發也是可能。
而湯若望等人也正在編訂射表,準備把不同規格火炮的射程和射界大致固定下來,好供炮手進行操練。至於那些在鑄炮過程中出現了偏差,導致不能符合射表的大炮將會作為不合格品,提供給商船或是外銷。
而在火炮射擊的輔助儀器上,傳教士帶來的炮口象限儀,也改成了更容易操作的炮尾象限儀。可以說,在這一連串的火炮鑄造和射擊技術的改進之下,炮兵已經差不多形成了一個獨立的作戰單元,再不是從前隨意從士兵中抽調人手裝藥點火的非正式軍隊編制。
火炮鑄造和射擊技藝的研究,不僅大大加深了明軍指揮官對於火炮性能的了解,使得他們可以更為準確的使用手中大炮的威力。
最為重要的是,破除了明軍士兵對於火炮的神化和畏懼心理,從前一干武官和文人一味的吹捧火炮的神力,動不動就是一炮下去糜爛數十里,使得明軍士兵在作戰時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火炮身上。
這些明軍士兵在這些文人虛假的宣傳中,膽怯的認可了女真人在野戰中無敵的形象,卻又愚昧的認為在守城戰中,只要大炮將軍一響,女真人便要死傷慘重了。
這種想法不僅讓明軍失去了同敵軍野戰的勇氣,還把大炮的威力無限的拔高了。因此一旦在守城時,火炮的威力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大時,士氣自然也就開始不斷低落了。
把火炮看成神物,而不是一件人手製造使用的戰爭工具,也使得明軍的將士疏於火炮射擊技術的研究,把火炮發射所需要的嚴謹和科學,當成了戰場上期待神靈保佑的奇蹟。
這種思想表現在實處,便是在戰爭中隨意的裝填火藥和彈丸,畏懼炸膛的士兵大幅度的減少標準裝藥;而勇敢的士兵則拼命裝填火藥,完全不理會火炮本身的性能和射程。
結果便是,前者發射的炮彈威力不足,讓己方士兵大失所望。而後者則往往造成炸膛事件,直接對己方的防禦陣地造成了損害。不管怎麼看,神化火炮的威力,最終都會讓明軍自己深受其害。
在這半年多來對於火炮技藝的研究匯報過程中,雖然大明某些不諳武事的文人和官員,還在把火炮當成了某種神靈的法器。
但是對於孫承宗、王在晉這些負責軍事的官員來說,總算是對火炮有了一個基本的真實認識。火炮不過是在火藥在一根堅固的管子內劇烈燃燒,從而壓縮空氣做功,推動了一枚彈丸運動的工具。
這個所謂的做功,其實就同馬匹拉車,滑輪提升重物一樣,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依靠動力使某一物體進行運動罷了。
揭破了這個真實之後,孫承宗、王在晉這樣的官員,自然便開始從實際的角度去考慮火炮的鑄造數量和使用方式了。
王在晉依然還是保持着,利用城堡和火炮組成防禦陣地用以對付女真軍隊的想法,因此他更為在意,孫元化提出的加農炮系列。
而孫承宗則在崇禎的影響下,意識到城堡和火炮的防禦戰術顯然是不足以收復遼東的,對於豐鎮草原上的一仗,也終於改變了他對於明軍野戰無能的印象。
顯然,只要提供了充足的後勤物資,建立一套完整的軍事指揮體系,加上足夠的訓練,明軍還是能夠在野戰中擊敗蒙古人的。
豐鎮草原上的勝利,不僅僅是粉碎了察哈爾部吞併右翼蒙古的野心,重要的是給了大明官員們對於明軍的一絲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