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620章 壓力
更新:01-09 04:39 作者:富春山居 分類:玄幻小說
做事情最難的是什麼?朱由檢以為是跨出第一步,越是過程漫長的大事件,這第一步就越難跨出。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事實上有些看似毫無成功可能的事情,當你有勇氣跨出第一步時,起碼就已經將某種可能抓在了手中。
就好比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丟下江西根據地轉移時,幾乎沒有一個人會知曉他們是開創了長征奇蹟的偉大紅軍,而不是第二個石達開。
作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不管崇禎做什麼都不會缺乏支持者和反對者,而他所需要的做的便是將支持者弄的多多的,把反對者削弱成少數而已。
經過十一年的改革,朝廷已經在河北地區獲得了最廣泛的支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昔日的北直隸已經成為了崇禎的基本盤。這並不是如過去那樣,皇帝只是從當地的地主士紳那裏獲得的支持,當地百姓的忠誠是通過本地士紳地主轉移到他名下的。
這是通過退役軍人協會、農會、公社組織、縣議會、學校,直接把朝廷的統治施加到農戶頭上的嚴密控制。河北士紳對於自家土地上耕作的百姓控制權力,已經被削弱到有史以來的最低。公權力已經進鄉入村,重新構築了大明朝的權力基礎。
正是憑藉着對於河北地區的徹底掌握,朱由檢才有這個底氣跨出對於南方士紳階層的挑戰。而崇禎十二年的河南大旱,也迫使他放棄了緩緩對付南方士紳的策略,決定採用一種激進且暴力的手段,敲開江南士紳對於地方政權的把持包攬。
不過崇禎也很清楚,在沒有外力的推動下,內閣的這些閣臣們是不會這麼輕易的跨出這一步的。因此在他向錢謙益交底之後,便立刻招來了崔呈秀、馮銓、孫之獬等人,開始營造時勢,以逼迫中樞大臣們表明自己對於救濟災荒的態度。
於是大明時報上開始成編累牘的出現了北方各地災情的匯報,同時開始呼籲大明上下各階層同心協力的對抗這百年一遇的北方大旱。崇禎親自撰文刊登於時報上,認為抗擊旱情不僅僅是災區百姓的事,同樣也是全大明百姓的事。
他還認為,這是一場人和自然搏鬥的戰爭,朝廷絕不能袖手旁觀,看着災區百姓自生自滅。朝廷必須以對抗外敵入侵的心態,領導和凝聚全國的力量去打贏這場戰爭。在真實的戰場上出賣祖國的叛徒要處以極刑,那麼在抗擊旱情的戰場囤糧居奇破壞抗災的人,同樣也是人民的敵人,不應當再受到法律的保護。
崔呈秀、馮銓隨即響應了皇帝的號召,領導着北方的士紳組建了賑災捐助物資慈善會,主動捐出錢財前往南方和海外購買糧食,以賑濟災民。而北方的不少大地主和糧商們也公開表態,在這樣的災荒之年絕不囤糧居奇,也不發國難財。
從京城發端的輿論聲勢,很快席捲了北方諸省,贏得了受災各省士紳百姓的支持。接着是浙江、福建、廣東、雲南等南方省份的發聲,這讓還在搖擺不定的內閣閣臣們陷入到了一個困境之中。
江南士紳們的勢力雖大,但也不及此時關注內閣動向的北方士民對他們的輿論風評。大明朝的官員首重的就是名譽,只要名譽不被敗壞,哪怕暫時失去了官職,總還有復起的希望。但是一旦壞了名聲,這官是無論如何都做不下去了。
當下京城和北方的風潮已經颳起,拯救災情已經成為了政治正確,任何敢於在這點上發出質疑的官員,無疑就等於是政治自殺。而崔呈秀、馮銓領導組建的慈善會,更是贏得了北方士民的極力稱讚,這甚至將兩人身上的閹黨污點都洗去了不少。
崔呈秀、馮銓可不是孤家寡人,他們下面有着各自領導的部門和眾多北方士紳的支持。這兩人的聲譽高漲,頓時引起了內閣諸臣的警惕。在當前的局面下,如果內閣倒台而什麼人能夠受益的話,顯然是這兩位有重新組閣能力的閹黨骨幹了。
此時的內閣六部,勢力最大的自然是改革派官員,其次才是從東林黨人脫離出來的新東林黨。改革派官員雖然大多和閹黨有着不清不楚的關係,甚至有些人根本就是所謂的閹黨,但是閹黨本身就是一個為了反抗東林獨大局面而依附於魏忠賢周邊的政治聯盟,真正擁戴魏忠賢的閹黨骨幹其實並不多。
所有當崇禎登基之後,便輕易的拉攏了黃立極等閣臣,將魏忠賢、崔呈秀趕出了京城。而黃立極組閣之後,也迅速的和魏忠賢、崔呈秀撇清了關係,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