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原生種 第二十七章酒劍仙(上)
韃靼人的鐵騎已經踐踏了大半個中原。
戰火舔舐過的地方,白骨累累,千里無雞鳴。
所有先進文明存在過的痕跡,都在被凶厲的鋼刀,從江山版圖上抹去。
野蠻的韃靼人不需要更加先進繁華的生活方式,他們從覆滅的夏目人、金河人那裏獲得了『經驗教訓』,中原人的文明是『有害』的,必須徹底的剷除,否則遲早會拖垮他們即將偉大的民族和帝國。
所有可以還原成草場的地方,都被他們一把火燒乾淨,等到來年春草發芽,那將是他們放牧牛羊的好地方。
孱弱的大慶國,已經徹底被打斷了脊樑。
韃靼人所到之處,他們根本無暇抵抗,只知道倉皇逃走。
半年之間,竟然送給韃靼人五位公主以作和親,妄圖在韃靼人的欺凌下苟延殘喘。無論這五位公主,是否只是隨意找的年輕宮女,臨時冊封而成。這種行為,本身就將一國之威嚴,丟失殆盡。
國失其威,則民失其魂。
大慶三百六十年國祚所建立起來的民心、民望已然跌入谷底。
為抵外辱,為反無能、無為的朝廷,天下便已然有數十股大大小小的義軍起義,雖然打出的名號各不相同,更有不少宗教人士摻雜其中,搞風搞雨。但是根本目的無外乎,推翻大慶,坐擁天下,同時將入侵的韃靼人趕出去。
若非大慶曆來善待讀書人,即便到了如今地步,還有腐儒為大慶背書,只怕局勢會更加之糜爛。
而就如此風雨飄搖,宛如勁風燭火般的大慶朝,卻還有臨危受命,執掌大半軍權的宣武大將軍楊嘯雲,坐鎮新都陽城,鎮守雄關,抵擋蠻夷,為天下人敬仰。
大慶已失民心,然而這位宣武大將軍,卻民心正盛。
此消彼長,有見識之輩不難看出,宣武大將軍楊嘯雲不管有意無意,都在汲取着大慶朝最後的國運,以肥己身。
換個說法,那就是楊嘯雲有借殼上市的嫌疑。
一隊韃靼人的游騎從已經顯得有些寂寥的官道上呼嘯而過,一些普通的大慶百姓,匍匐在官道兩側的草叢裏默不作聲。
母親死死的捂着自己幼子的嘴巴,生怕他發出半點聲響,引來了殘暴的韃靼人,甚至沒有看見自己的幼子,已經因為呼吸困難,泛起了白眼。
嗖!
利箭劃破空氣的聲音,打斷了低微而又急促的呼吸聲。
母親額頭中箭,仰頭栽倒。
然後便是一片箭雨落下,起先無聲的殺戮,然後便是尖叫聲、咆哮聲還有悲鳴聲連貫成一片。
最後剩下的,唯有韃靼人揮動彎刀時,灑下的那片肆意的狂笑。
鮮血很快就將道路兩側的草叢染紅,幾個正在褻瀆屍體的韃靼人,發出不盡興的嘆息聲。
如果不是有一位韃靼將領,在快活時走神,被一個普通的大慶女人咬穿了脖子,他們本來可以更盡興一些。
就在此時,一道青影從遠處掠來,劍鋒所過之處,便有一個韃靼人脖口噴血倒地。
數個韃靼人手持彎刀,迅速圍攏上去。
剩下的紛紛上馬,一面策馬遊走,一面遠遠的拉弓射箭。
那青色的人影,似乎是一個年輕道士,雖然劍法高明,輕功也是不俗,卻畢竟比不上韃靼人的馬快。
被幾個韃靼人士兵糾纏住,又有遠方來的箭疾不斷的干擾,很快便負傷。
更多的人影從遠處掠來。
有人還在半路上,就已經開口道:「廣平!不是告訴過你,趕路要緊麼?耽誤了盟主的大事,我們師徒可都擔待不起。」
那被圍困在韃靼士兵中央,身上傷口溢着血,臉上的表情卻明顯毫無懼色,反而一派興奮的青年道士卻道:「師父!盟主交代的事情,有你們去辦便可。若要讓廣平視若無睹,任由這些枉死的冤魂,在這裏徘徊不去。這口氣···廣平可咽不下去。」
說罷了,卻任由一個韃靼士兵的彎刀落在自己的肩頭上。
他卻趁機近身,將兩個緊挨着的韃靼士兵用手中的利劍刺死。
血漿噴射,灑了他一臉,那青色的道袍上,原本清靜無為的太極圖,也早已被染成了鮮紅色,就像一個火紅燃燒的大火球。
數道身影飛掠,踩着草尖,追上不同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