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疆 1096 兒皇帝
1096兒皇帝
關於留都一事兒,朝廷一直沒有一個定論,這讓如今身處濟南的葉青,心裏不免有些焦急。
而在濟南的這段時日裏,因為朝廷一直沒有定論的原因,也讓葉青漸漸想清楚了原因,顯然這並不是朝廷後知後覺或者是猶豫不決,更像是不願意在他如今掌控北的情形下置開封為留都。
葉青相信,即便是其他人想不到置開封留都一事兒,但史彌遠也絕對能夠想到,在修建開封與皇宮時,便把開封的地位給拔高定義下來。
而如今沒有人向朝廷這般建言獻策,只是蜻蜓點水一般同意了修建皇宮與開封一事兒,那麼就足以說明,葉青想要置開封留都的事項,顯然是卡在了史彌遠這裏。
留都一事兒事關北地正統名義,即便是葉青如今為北地,已經爭取到了在吏治、稅賦、刑律、科舉等方面名正言順的正統名義,但終究只是靠着淮南路作為紐帶連接北地與朝廷,在眼下的局勢下多少顯得有些不堪一擊。
所以葉青更希望置開封為留都,從而使得北地在正統的名義上,可以跟南邊的朝廷真正的開始融為一個整體,可以作為一個真正的宋廷疆域。
當然,矛盾之處便在於葉青如今的野心跟私心,既想要把北地跟朝廷綁定的緊密一些,讓整個北地在名義上更顯的有正統性一些,但他又不願意讓旁人過多的干涉北地的一切政務。
宋廷之所以為弱宋,連年對金作戰俱是以失敗告終,經過這些年的北伐,也讓葉青徹底的認清,之所以在他之前發生的北伐之戰,沒有能夠取得朝廷想要的結果,並非是宋軍沒有一戰之力,而是因為朝堂的內鬥使得宋軍一直無法發揮出它該有的戰力。
同樣,也因為朝堂鬥爭、重文抑武的原因,使得宋廷武將如同傀儡一般,在對金人作戰時,很難能夠如臂使指的指揮整個大軍來作戰,總是有跟隨着大軍的文臣或者是朝堂之上的官員,在一旁掣肘着北伐大軍,繼而使得宋軍更像是自斷一臂在與他人交戰。
葉青最初的北伐,同樣是有文臣宦官監軍,但也正是因為葉青果決,以及對於朝廷置之不理的態度,才使得他能夠在北伐之戰中,取得如今的成就。
當然,如今回過頭來看,在葉青置朝廷於腦後而不顧,一人獨斷北伐戰爭的後果,便是他好幾次差點兒喪命於朝堂的設計之中。
也是因為岳飛的前車之鑑,讓他更能夠懂的,在十四道聖旨都無法召回他的嚴峻形勢下,引發的後果便是朝廷聯合夏、金對他的圍追堵截,以及太上皇對於他的誅殺。
有因必有果,如今回過頭來,所有的因果其實都是建立在葉青對於北伐的一言獨斷之上,才會使得他在朝堂之上處處都是敵人,而沒有朋友。
自然朝堂之上的為難與艱險,換來的便是北地來之不易的和平跟穩固,但若是想要繼續再進一步,在接下來一戰中,定煙雲十六州的歸屬,葉青就必須趁着這段難得的緩衝時間,既要做好北地的民政與軍政,同樣也要穩固好自己對於北地的掌控,警惕着朝廷對於北地的染指。
鍾晴有些理解了葉青的心思,提高開封的地位,定義開封為留都,便是要讓南北兩地能夠出現團結一致的凝聚力,而這種凝聚力,顯然又不能是以朝廷為首,而是以他葉青為首。
這也就是為何,既想要建開封為留都,又不願意朝廷插手北地所有事物的真正原因。
不過鍾晴有些不理解的是,這些年來,即便是在朝廷的干擾下,葉青還是挺住了巨大的壓力走到了今日這一步,為何就不能再像從前那般,置朝廷的態度於不顧,繼續像從前那般憑藉正統名義不正的北地北伐呢?
「凡事兒都得師出有名才行,當初不論是伐金還是征夏,一切都建立在北地不過剛剛收復的基礎上,加上洪水泛濫的緣故,使得北地的百姓與文人士子,甚至是包括各路大軍,沒有多少人會在意北地征夏、伐金的目的與意義。而如今北地漸漸穩固,百姓也不再彷徨失措,每日不必過的心驚膽戰,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與心思,希望得到朝廷對於他們為宋廷百姓的正統承認,而不是那宋遺民、歸正人這樣帶有歧視性的定義。所以置開封為留都,可以等同於是朝廷在實際舉動上,對於北地正統的承認。」
葉青微微嘆口氣,繼續說道:「而一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