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太宰 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滅真臘
更新:06-23 16:51 作者:青山鐵杉 分類:軍事小說
大筆趣小說網 www.dabiqu.com
「如同各地奏疏當中所說,士族高門紛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百姓也翹首以盼,等待南征軍以勝利開局,燕王相信也放心了。不然讓張賓感嘆的是,這次不論是南北士族都同心同德,真是令人意外。」張賓抱着一摞奏疏不由得感慨,燕王的名聲是天下皆知的,甚至就連燕王本人也對此一清二楚,這種萬民擁戴的事情竟然出現了。
「士族高門不過是在分攤風險罷了,對他們而言家族傳承最為重要。誰讓各個都在猜測,本王到底從上次南征當中聚斂了多少錢財,才能以苦寒之地幽州擊敗各路敵人呢?可惜他們不知道,南征聚斂錢財有底氣擊敗各路敵手的消息,也是本王放出去的。」司馬季冷淡的笑着,「效果倒是非常好,都準備大撈一筆呢。」
至於派出各家子弟加入南征,這件事就更好理解了,現在大晉法家當道,誰都知道法家幾乎除了宗室看誰都像是百姓,現在可能還能和士族高門相安無事,可士族高門在軍隊都在司馬季手中的前提下,沒資格翻臉,就選擇分攤風險,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誰讓大晉是分封制的呢,司馬季雖然名言中原不在分封,卻也沒對分封制大動干戈。事實上他沒有在中央集權的前提下,吞了東南亞的把握。要知道中央集權太高了,一旦中央遲遲看不見收益,就可能不再投入。
我大明的下西洋不就是這麼沒的麼,雖然司馬季認為下西洋的意義沒有想像中的大。因為下西洋的幾十年當中,所走的是老航路。那條航路之前一直在阿拉伯手裏,更早之前在印度的朱羅帝國手中,說大航海沒有一點問題。可承擔不起開闢新航路的意義,而開闢新航路才是西方大航海的真正意義。
不過要是一直持續下去好歹有個念想,沒準就能在以後的日子裏面有所突破呢,可停了就連念想都沒了。這還不能像是其他問題往清朝身上一推,畢竟那個時候女真距離成氣候還有將近二百年。
按理來說司馬季應該對士族高門的配合感到高興,可他其實沒有高興的意思。在他看來,這就是王衍狡兔三窟的翻版,而且這次不是一個琅琊王氏這麼幹,而是帝國境內的士族高門都在不約而同的這麼幹。
八王之亂後期天下已經不穩,因此他為自己精心營造了一個退路。青州和荊州都是當時的軍事要地,物產也很豐饒。因此,王衍就讓弟弟王澄為荊州刺史,族弟王敦為青州刺史。並對王澄、王敦說:「荊州有長江、漢水的堅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險要。你們兩個鎮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師,就可以稱得上三窟了。」當時有見識的人都很鄙夷他。
而王澄、王敦現在都在上疏要加入南征軍當中,為我大晉開疆闢土。
中央集權越來越猛烈,士族高門現在沒有反抗的力量,便開始曲線救國保存實力。畢竟理論上大晉是一個分封制國家,而且從司馬季流傳的出去的地圖看來,很適合躲避他們躲避燕王的威脅,留條後路不是壞事。
「百年之後你們會不會擁戴當地藩王裂土分疆脫離大晉?」張賓離開之後,司馬季拿着王澄、王敦請命出征的上疏喃喃自語,「你們出海本王不攔着,但最好別有對抗的意思。兼併中南半島之後,本土的力量可不是英國一個小島可以相比的。」
大英帝國那種本土一個島,人口不過兩千萬的存在,和現在的大晉可不能相提並論。要知道現在的大晉,已經比十九世紀的英國本土人口多了。本土潛力就不是一個級別。司馬季也就認為英國外交做的很棒,在衰落的時候佈局很牛逼,其他也就一般般。
以後海外的封國要是有脫離大晉本土的意思,絕對不可能像是美國獨立戰爭那麼隨便。隔了一個大洋,歐洲大陸有其他強國牽制英國,而在東亞中國可是一家獨大,南海的距離也不能和大西洋相提並論,再者中南半島還距離那些群島不遠。要是以後有藩王拎不清要列土封疆,那絕對是在找死,還會連累島上的晉人也被屠滅。
對待孤懸海外可能會割據的島嶼,司馬季都已經做出了如何處理的態度,他是故意讓晉軍上夷洲島,親自下令殺的夷洲島一個人不剩,希望這件事能讓出海的藩王清醒一下。
考慮再三,司馬季讓府中中書侍郎,將上疏要出海,為我大晉開疆闢土的士族子弟的奏疏全部挑出來,全部准許,至少現階段可以讓國內的士族力量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