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太宰 第六百六十七章 燕王編史
更新:07-10 13:24 作者:青山鐵杉 分類:軍事小說
「明白就好!」司馬季給予了鼓勵,但對一些將領要去月氏人的地方避而不談,貴霜甚至真箇印度文化圈,在財富總量上來說當然是一個富庶的地方。這一點司馬季一清二楚,甚至可以說不在晉朝之下。
古印度可比現代印度影響力大得多,尤其是文化輻射程度,在古代印度教和佛教的代替,因為時代的原因是可以忽悠一些文化圈之外的國家。這要是現代社會,印度人說印度教和佛教是演變關係,哪有一個國家會去相信。
所以後世印度想要提振自己的文化影響力,拉一些東南亞的佛國站隊,往往達不成目的,而古代印度在文化上就強勢許多,雖然總體而言屬於數千年大宋的命運,可卻是它的文化輸出非常強勢。
這就是司馬季所忌憚的地方,面對這樣的鄰居,嚴防死守都來不及,就怕印度那套打在人性上的種姓制度,真很容易被注重屁股問題的統治階級接受。
南北朝時代,佛教在中國的膨脹程度其實是非常嚴重的,甚至已經嚴重到了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其實影響大不大從起名字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來。就如同和平教的區域,各種的穆哈穆德,南北朝尤其是南朝,在梁武帝之後,就已經出現了能夠影響到名字的趨勢,和陳霸先同時代的蕭摩柯、王僧辯、崔目連、杜僧明,這些出身並不低,後來都做到一方刺史,或者是陳霸先的直接對手,或者是南朝重要的將領。
這些人的名字一眼看過去,摩柯、僧辯這類名字全部來自於佛教,可見南北朝後期,至少南中國被佛教影響的已經很嚴重了。所以在南征開始之後,司馬季才下絕殺令,一定要斬斷印度的影響,信仰印度宗教的統統都要殺光。
南亞再有錢,司馬季也不會去,除非晉朝的秩序已經徹底穩定,足以抵抗任何宗教的滲透,那個時候估計他這個燕王都不在了。
粟特並不只是一座撒馬爾罕,各地還有為數不少的城池,既然燕王說了機會只有一次,粟特的兵馬已經不足為慮,那現在就需要收割戰利品了,所以在短暫的考慮之後,眾將推選了唐強出來,表示是否可以分兵進剿粟特各城。
「反應挺快的,現在就學會雨露均沾了?」捏着指尖的玉扳指,司馬季思討片刻點頭道,「動作快一點,帶着合適的兵馬去,多快好省,必要的戰鬥不可避免,但不要對普通百姓進行屠殺,我們還要西進呢,硬仗還在後面。半個月時間全部回來,我們要去波斯了。」
這倒不是司馬季多麼仁慈,他在這點上早就被古代人說服了,屠城在他眼中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屠了就屠了不是什麼大事。但在一個小國就這樣,他人還沒到波斯估計就臭名遠揚了,這樣波斯還不拼死抵抗?
至於現在已經收攏的金銀財寶,首先要裝箱派人守護,仗還沒打完先分錢那不是和匪徒一樣?再者也正因為戰事沒有結束,沒人能夠保證自己能活到東歸的時候。現在分錢萬一到時候陣亡了,那不是太浪費了麼?現在大軍就帶着有數的幾樣東西,絲綢、牛羊和士卒的骨灰盒。
牛羊帶的也並不多,在保證短時間內沒有生存威脅的時候,都是一邊走一邊搶。在正式西進波斯之前,現在需要加緊練兵。司馬季並不是很貪婪,他只需要從河中聯軍當中的俘虜中,連同白匈奴人挑選個兩萬人就足夠了。
燕王並不是韓信,做不到多多益善,到了撒馬爾罕之後,波斯那邊的消息已經清晰了許多,開啟薩珊波斯黃金之世的波斯皇帝才不過兩歲,波斯帝國的權利都在他母親的手中。現在波斯帝國的情況就和賈南風還在的時候,大晉帝國的情況有些類似。或者更差一點。
畢竟在中央集權這個角度,就算是各代王朝當中的不及格分子我大晉,也比波斯帝國來得強,至少大晉天子並不需要一個萬王之王的稱號。
此時的波斯就是八王之亂之前的晉朝,不過爆發八王之亂的幾率並不大。因為各地的實權者本身就很有權力,就是因為集權程度比較一般,其實皇帝並不重要。聽調不聽宣表面上過得去就行了。
集權過頭了造反就來的猛烈,可不過頭內耗就嚴重,西方的羅馬就應該趁着現在攻打波斯,可羅馬現在又是四帝共治的時代,內耗程度一點不比波斯差。這要是我大晉以現在的狀態和波斯做鄰國,估計戰爭都爆發二十次了。
可反過來說,波斯要挨着大晉的核心區,說不定集權程度也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