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將死 五十三、指點_頁2
到底無非就是一句話:聰明人下笨功夫。首先得是聰明人,笨人只能做循規蹈矩的活兒,聰明人的腦袋裏才能蹦出奇思妙想來。其次得下笨功夫,不下笨功夫把本領域內的情況摸清,天天向壁虛構、閉門造車,再聰明也沒用。遇個車禍、摔個跟頭、掉下懸崖就能獲得通天徹地本領的那是小說,不是現實。」
這就是向名師大儒問學請教的好處。他們在治學方法、學術路徑上隨便點撥幾句,就能讓你茅塞頓開。有時候見面都不用說話,只需坐在那裏靜靜感受他們的學者風範,也同樣能讓你受益匪淺。可是江水源卻沒心情去感受韓先汝的光風霽月,大煞風景地說道:「可是我覺得自己挺笨的,什麼都不懂!」
&得自己什麼都不懂就對了!別說你,就是我這個教了幾十年書的教書匠也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韓先汝環視四壁的圖書一眼,頗為感慨地搖了搖頭,「話說知道自己不知道,並且勇敢承認,已經算是摸到學術研究的門檻了。」
韓先汝諄諄善誘的模樣仿佛有如拿着棒棒糖的怪大叔要帶小女孩去看金魚,但江水源意志堅定,始終不忘登門拜訪的目的:「如今各種學說在我腦袋裏打架,吵得我就跟一團漿糊似的稀里糊塗,到處都是疑問。然而全府中學生國學論難選拔賽馬上就要開始,我該怎麼辦?」
這就是江水源苦惱的根源:如果自己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又何談去說服評委和對方辯手?
韓先汝捋着鬍子說道:「學問、學問,學了之後自然會有疑問。所以朱文公(朱熹)這樣描述讀書治學的過程:『讀書始讀未知疑,其次則漸漸生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後疑漸漸解,一直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你現在就處於漸漸生疑、節節是疑的階段,等你再多讀些書,勤加思考琢磨,以後各家學說就會融會貫通,疑問也會隨之冰消雪融。這是水磨工夫,急不得,惱不得!」
江水源有些鬱悶:「照韓老先生您這麼說,除了自己看書用功之外,就無計可施了?」
&然,終南捷徑也是有的!」
&江水源馬上來了興致。
韓先汝也不拿喬:「習慣上大家都說『做學問』,為什麼是『做』學問呢?因為學問是踏踏實實、一個字一個字做出來的,而不是嘴上說出來的。『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掛在嘴上、落不到紙上的那都是口頭禪,都是虛的!只有落到紙上形成文字,那才是實打實的。所以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了解一門學問,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自己動手寫一本關於這門學問的書籍。因為在寫書過程中,你會主動查找資料、理清脈絡、掌握要點。如果你想在最短時間內消除困惑,不妨自己動手寫本書。」
&寫書?」江水源大吃一驚。
&書怎麼了?覺得寫書特神聖、特高雅?告訴你,這年頭阿貓阿狗、牛鬼蛇神都能寫書,並且堂而皇之的出版,你一個品學兼優的高中生怎麼就不能寫書?」韓先汝憤憤地說道,想來他是有感而發,「再者說,你寫書只是為了磨練自己的學問,並不是為了出版,有什麼不敢動筆的?」
江水源心中一動:對啊,寫書怎麼了?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
&然,動筆時最好還是以出版問世的心態來寫作,這樣才可以態度端正、立足高遠,寫出不錯的書來。像我這樣的老頭子寫書,原則上是能短則短,一方面是數十年磨洗,已經刪去枝蔓,另一方面是年齡大了精力不濟,駕馭不了長篇大論。寫三五十萬字的大書,說不得沒寫一半就翹辮子了。你們年輕人寫書則不同,大可以不避繁冗,能長則長。因為對於你們來說,寫書的過程更是學習積累的過程。」韓先汝殷切勉勵道,最後他又補上一句,「江小友,好好寫!如果寫得好,老頭子我給你推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