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梟雄志 一千二百六十四 犁庭掃穴政策
人多力量大。
人多才能做到更多的事情,才能創造大的工程項目,才能解決大的問題,很多事情都要靠人多去解決,這是真理。
但是在這個生產力底下的時代,人多和饑荒、大瘟疫往往是綁定在一起的。
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規律就是溫暖時期積蓄的大量人口在寒冷時期養不活,草原下大雪凍死牛羊馬,他們活不下去了,必須要尋找出路。
要麼自相殘殺,要麼捨命南侵。
溫暖時期,很少有北方遊牧、漁獵政權的領導者會產生入主中原的政治目標和野望,寒冷期則不然。
就算為了活下去也要往南走。
中原帝國則由於零度等溫線南移而導致北方邊境糧食供應量不足,無法動員大規模軍隊抵抗反擊遊牧騎兵南下,往往居於劣勢。
遊牧騎兵則由於高機動型和後勤補給的靈活性居於優勢,來去如風,讓中原帝國頭疼不已。
大軍出征後勤絕對是第一要素,中原帝國規模龐大的軍隊則更需要大規模後勤作為依仗。
沒有後勤,沒有糧食,萬事皆休。
所以郭鵬無比重視這一切。
他深知,以魏帝國如今擴張的領土北境以及人口規模來看,不修大運河,不修大馳道,不搞海運,未來的日子絕對不好過。
當然,提前把北方草原上的遊牧部族一掃而空也是一個辦法。
所以郭鵬在建立漠州和平州的建制之後,也在漠州和平州安排了駐紮當地的騎兵,兩個州各有一支萬人騎兵隊活動。
漠州的萬人騎兵隊由原黑山降將張燕率領,平州的萬人騎兵隊則由原遼東太守田豫率領。
主要威脅力量被掃平之後,這兩支騎兵萬人隊的任務就是不斷的遊獵,不斷地探索邊境,尋找土著蠻夷的居所,然後直接滅殺。
發現一個部落,滅殺一個部落,壯女和壯男能帶回則帶回,不能帶回的老弱病殘和幼童全部抹殺,縱火焚燒當地,毀滅一切。
這是郭鵬給漠州以及平州下達的【犁庭掃穴】長期政策。
這個政策只要魏帝國還存在就要繼續進行。
對於漠州和平州兩地,犁庭掃穴的軍事政策要延續到永遠,永遠都不能停息。
漠州地區轄地廣大,幾乎是能看到的大草原全都被劃入漠州的範圍,兵鋒所到之處,就是疆土。
如此廣大的大草原,除了鮮卑之外,必然還有諸多雜胡生存。
雖然鮮卑作為一個政權實體被消滅了,但是郭鵬認為肯定還有很多雜胡部落生活在大草原上沒有被找到,誰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在日後成長起來變成巨大的威脅。
鮮卑當初也只是匈奴的奴隸部落罷了,在漢政府打擊匈奴的過程之中獲得了喘息之機,最終成長為匈奴帝國2.0,鬧得東漢帝國的後半生雞犬不寧。
郭鵬在御前軍事會議上認為,鮮卑沒了,鬼知道會不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鮮卑,所以戒備是必須的,是不能減少的。
犁庭掃穴政策務必要貫徹落實,直到永遠。
所以漠州小規模的軍事行動就一直沒停過。
郭鵬也因此打造了一支仿照遊牧騎兵生活方式而建成的騎兵。
以牛羊馬為基礎補給,不需要額外的後勤,大規模遊獵草原。
大軍行動的時候,除了本身攜帶的肉乾之外,還有大群牛羊馬隨行,就按照遊牧騎兵的生活方式,一次出擊常常有數月之久,不需要額外的後勤補給。
發現一個部落消滅一個部落,斬殺老幼病殘,壯女壯男能擄掠多少就擄掠多少,以此斷絕草原部族對未來的魏帝國的威脅,順便訓練精銳善戰的強悍騎兵。
平州也是一樣。
平州如今的探索範圍已經跨越黑龍江,進入外東北,抵達了東邊海岸線,並且登陸了庫頁島進行巡查,還發現了生活在這裏的部分土著蠻族。
按照郭鵬犁庭掃穴的政策安排,這些土著蠻族遭到了帝國遊獵騎兵的無情獵殺,只要發現聚居點就進行摧毀,不給他們生存的機會。
要是發現大規模的有政權形成傾向的部族,更會出動千人規模的遊獵騎兵,對他們發起滅絕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