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梟雄志 一千一百四十六 孤不僅要武功,也要文治
郭鵬打敗了袁氏,留下了袁嗣,讓袁嗣活着,沒讓孟氏易傳承斷絕。
後來又讓袁嗣把孟氏易的資源交給了郭氏,所以他實際上掌握了孟氏易這條通道。
是一條合理合法可以掌握的上升渠道,佔所有通道的十四分之一。
可是這十四分之一給自己身邊的親信們使用都不夠,更別說擴大規模了。
你家學派要發展,我家學派就不用?
你當心我們集體聯合起來排擠你!
所以就算皇帝掌握了十四分之一的上升渠道也改變不了大局。
因為剩下十四分之十三還在人家手裏死死攥着,你想都別想。
至於其他的至於《小杜律》之類的二流書籍,它們本身所佔據的上升渠道本來就狹窄,往往還是有固定導向的,專門為了某一職位而準備,在儒門士子看來就是殘羹冷飯,他們根本不在乎,給你就給你了。
事關核心職位,核心權力的上升渠道,你皇帝還想靠手上十四分之一的力量在我們的地盤上掀起波瀾?
可別做夢了好吧?
袁嗣明白皇帝想要遏制士族的想法,明白這一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皇帝大力提拔寒門官員乃至於增加宦官的數量,不就是為了遏制士人嗎?這怎麼可能不明白?
但是吧,他們也都一致認為,這皇帝的想法是好的,就是很難做到。
皇帝怎麼和他們搶?
他們又不是袁術那個昏了腦袋的白痴自取死路,整一出造反大戲,讓郭某人名正言順的滅了他,還名正言順的奪到了孟氏易傳承。
但是你要想奪其他的你看看行不行?
剩下十三家法的掌控者和門生們的反對浪潮會把你給吞噬掉的,甭管你是誰。
就算打不過你,不幫你治理國家,讓你的國家徹底亂掉,你看你慌不慌。
大家集體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你看你慌不慌。
袁嗣對於皇帝想要搞事情的想法一點都不期待,完全不覺得他能成功。
但是皇帝陛下這一回好像有點別的想法。
「再怎麼增加規模,也是沒用的,不把最根本的東西解決掉,問題始終還是會存在,袁卿,你說這五經十四家法,為什麼會誕生?」
「為什麼……」
袁嗣有點意外:「陛下的意思是……五經十四家法是如何誕生的?」
「也可以這樣說,但是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會有十四家法,明明只有五經,哪來的十四家?到底是怎麼回事?」
袁嗣眨了眨眼睛。
他敏銳的察覺到皇帝的這個問題不一般。
有什麼政治意圖?
還是單純的只是想要問一問?
這種問題,只能據實相告,不能夾帶私貨。
「五經是前漢武皇帝時期就有了的,武皇帝採取董仲舒的策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了規範儒學,確定了五經為五種正規官方認可的學說,予以確認。
到了後漢時期,後漢光武皇帝重視經學,重立經學教育,初步確定了十四家法,到孝章皇帝時期,孝章皇帝召集天下名儒商討學術問題,討論一月有餘,會議結束之後,才最終確立了十四家法是朝廷認定的家法。」
「嗯,很好,這些事情孤都知道了,袁卿,孤問你的是,為什麼,五經,要有十四種家法?」
郭鵬面無表情的看着袁嗣。
袁嗣咽了口唾沫。
「儒家經典從先秦時期傳承至秦,遭遇始皇焚書坑儒,禁止儒學傳播,儒生們將經文藏了起來,或拼命背誦,才度過危局,將儒學傳承至今。
但是在傳承過程中,因為記憶、字形、字音、個人理解等各種問題,使得五種經書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各自的含義也大為不同,甚至可以影響經文本意。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儒術成為國術以後,各家學說不一,爭執不一,個人認同也不一樣,為了減緩爭執,遂有允許家法各自傳承之舉,以此平息爭端。」
「所以說到底,之所以有十四家法的出現,是因為想要統一說法的人沒有魄力,而不願意統一說法的人也有各自的顧慮和私利,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