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年間 第十九章 雁傳書
第二天,皇帝召李德裕等人往宣政殿商議對待回鶻的問題。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皇帝應該是看了太和公主的那封信,為之動情,今日神色略顯憂鬱:「阿姑當初為大唐遠赴西陲和親,在胡地寒苦二十一年,朕於心不忍,為之奈何?」
李珏想要進言,鄭朗卻在旁邊拽他衣服,李珏便又安頓下來。
李德裕、李紳也不說話,宣政殿上靜悄悄的,皇帝掃視眾人一遍:「鄭卿?」
鄭朗直起身子:「陛下,回鶻這次以太和公主為質借糧與地,下一次便會以太和公主為質要糧要地,此乃養虎為患,請陛下三思」
李珏附和:「臣以為鄭侍郎所言極是,請陛下顧念大唐江山,舉兵伐之,清除禍患。臣願前往靈州督戰,只為一舉擊破賊兵,搶回公主!」
李固言也進言道:「臣以為,可遣使聯絡黠戛斯,約定夾擊賊酋烏介,定可破之!」
楊嗣復也紛紛進言:「臣附議」
皇帝轉而問李德裕:「李卿以為如何?」
李德裕舉起玉笏:「臣以為,招撫為上策」
李紳附和道:「黠戛斯雖為李陵之後,但久居胡地,胡風不改,教化難通。回鶻壓迫其嚴重,今日得勝必定追擊,若邊軍與黠戛斯共破回鶻,將與我大唐為鄰」
「胡人,貪也,自匈奴到突厥,每日南顧,皆為禍患,黠戛斯既有胡風,安能甘心俯首,遙拜聖顏?臣以為,當招撫回鶻,以為緩衝,抵抗黠戛斯,保我大唐邊疆」
李紳此言,直中要害,這是一個比牛黨言論更加有說服力的說辭,皇帝本就已經動搖,李紳再這麼一說,皇帝更加偏向招撫了。
崔珙、鄭肅附和:「臣附議」
李紳再將李珏一軍:「敢問李侍郎,一旦黠戛斯犯邊,你花甲年歲,可以靖邊?或是你可保證黠戛斯不犯邊,遙拜聖顏?」
李珏語塞:「我······」
李紳如此妙語,一下子將皇帝心中最後的顧慮打消,皇帝點頭表示讚許:「李卿所言極是」
皇帝卻又遲疑了一下:「可是烏介直言要粟米十萬石,並借河套為牧地,眾卿以為如何?」
李德裕當即否決:「不可!陛下,河套乃北部重地,物產豐饒,關係天德軍、朔方、夏綏、振武軍等地軍民生計,一旦外借北部當亂」
「臣以為,大同川(古河名,即現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的大佘太河)頗為合適,其地偏遠,有河水作為天塹將其隔絕在漢地之外,又有朔方、天德軍節制,可保無虞」
「至於粟米,臣以為三萬斛足以,讓他們餓不死就行。這人一旦吃飽了,就該想着其他的事情了,久而久之會生亂的!」,雖然牛僧孺不在,但李德裕還是暗諷牛僧孺打壓牛黨。
皇帝點頭:「依卿所奏,鄭卿你來擬旨,另外,再制冊一道,朕要冊封烏介為回鶻汗國可汗!」
鄭朗拱手:「臣遵旨」
這宣政殿在議,這長安城的坊市內也在議,議論一件「鹿銜雁書」的奇怪事情。
據說在回鶻使者來的那天晚上,長安城郊有一個村子的村民半夜裏起來如廁,忽然看見北方的天空有閃光,慢慢的墜落下來,跌進一片樹林中。
村民很是好奇,就湊過去看,竟然在樹林中看到了十幾頭鹿環繞跪在一隻白光未散的大雁身邊,伸長了脖子好像在聽說什麼。
不一會兒,那些鹿站了起來,成群結隊的向南奔跑。
村民很害怕,就躲了起來,那些鹿就從他藏身的地方跑過。
他分明看見領頭的鹿口中含着一封書信,模仿人聲說着:同為李氏弟,鴻雁互傳書。為何彎弓射?拔羽贈與胡。
第二天這個村民向其他人講述,竟然有其他的村民也聲稱昨晚見過有鹿群經過,也模仿人聲說話。
此事迅速傳開,長安城的百姓驚奇不已。
有些讀書人便揣測,那隻大雁乃是大唐與黠戛斯的傳書使者,因為被回鶻人射傷,所以未入皇宮便死在外面,但是大雁召來了鹿,托書與鹿,往皇宮禁苑去。
而關於信的內容,沒人敢妄自議論。
為什麼讀書人會如此揣測呢?根據就在先帝太宗貞觀年間黠戛斯使者的一次使唐。
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