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639 第四三三章 自相殘殺
(謝謝好友書友151019224751952與好友空想修心的各兩張月票~~)
就在城外劍撥弩張的時候,城內,一所不起眼的小宅里,吳三桂、耿仲明與尚可喜及幾個投降明軍將領悄悄聚在了一起。
如果擱在以往,這幾人根本沒有聚會的機會,滿人的各方勢力都會盯着他們,但今日不同,眼見多爾袞與豪格就要幹仗了,都是憂心如焚,誰還會盯着這幾個漢人?
聚會是吳三桂發起的,自獻了山海關之後,他的關寧鐵騎精銳命喪於北京城下,之後隨多爾袞征伐李自成,也是損失慘重,而可悲的是,這兩戰都未取得勝利,他的損失形同於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寸功未立,白損失了!
如果僅止於此,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問題在於,他的父母親族仍在北京,李信並未殺害,而是圈禁起來,一應生活供養都頗為周全,哪怕南朝從未派人聯繫過吳三桂,可是吳三桂心裏不踏實啊,他明白,這是李信在做給多爾袞看。
雖然在表面上,多爾袞沒有任何異常,還不止一次的對他說過不會因此心生猜忌,可誰知道心裏面是怎麼想的?
而且滿漢局勢異常緊張,不時就有老部下勸他偷偷和北京聯繫,看看有沒有回返的可能性,這說明底下的人心,已經開始思變了。
吳三桂心裏越發不安,他逐漸感受到了部下那沉重的壓力。
畢竟別人跟他擔負罵名降清,是來投奔榮華富貴的,可如今倒好,榮華富貴還沒影子,小命已經隨時不保。
在部下的勸說下,吳三桂召集了此次會議,他無從選擇,他不干,他的部下會先殺了他,自己干。
大明朝以下克上成風,誰做起來都沒有壓力。
屋內的氣氛極其沉悶,大家都清楚此來的目地,沒必要明說,只是各自在斟酌着利弊得失,以及相應的風險。
范文程與洪承疇,吳三桂沒請,在場眾人也極為認可,畢竟范文程投了滿清幾十年,沒人會信任他,長子又被李信當眾處死,早已是不共戴天之仇。
洪承疇更是不堪,全家都死在李信手上,福建族人得知消息之後,蒼皇奔逃海外,下落不明,這二人,絕無可能投降李信。
至於耿仲明與尚可喜,雖然有李信的必殺令,但這麼多年過去,李信並未再提,再有崇禎、鄭芝龍、李自成與張獻忠接二連三的被赦免,讓他們生出了僥倖心理。
有時就會想,如果自己被李信流放去海外做個土霸王,豈不是勝過給滿洲人當奴才?
「各位!」
吳三桂掃視一眼,便道:「吳某請各位前來,想必大家心裏也有數,我就長話短說了,大清已是窮途末路,攝政王爺和豪格的火拼誰都沒法阻止,此戰過後,勝者也是慘勝,大清盛極而衰,姑且不論,但我等該當何去何從?今日就定個章程下來,還請諸位暢所欲言。」
尚可喜道:「長伯(吳三桂表字)兄的意思可是反出大清,重投大明?我是漢人,當初降清實是朝廷腐敗,無我容身之處,若有機會重做漢人,我自是願意,不過……那攝政王爺未必肯寬恕我等啊!」
吳三桂擺擺手道:「某觀攝政王,行事靈活多變,就拿那鄭芝龍來說,前一刻還打生打死,後一刻隨着鄭芝龍把西夷誘入伏擊圈,予以全殲之後,就赦了鄭芝龍,允許海外立國,如果我們趁多爾袞與豪格鏖戰之後,煽動瀋陽漢人,突然發兵,屠盡滿人,再向攝政王請降,即便不成,亦可整合遼東漢人,自己立國便是!」
眾人均是沉默不語。
吳三桂心知事關重大,也不催促。
好一會兒,耿仲明道:「瑞圖(孔有德表字)兄對大清的忠心尤在我等之上,而他的兵馬未有過大的折損,要想成事,也得瑞圖兄首肯才行。」
「哈~~」
吳三桂哈的一笑:「孔有德只忠於他自己,難道大清都這破敗模樣了,他還往火坑裏跳不成?」
尚可喜點點頭道:「確是如此,瑞圖兄降清,也是實屬無奈,若有他參與,此事並非不能成,怕就怕豪格拿他當先鋒使,耗損他的兵力,而且,該如何與瑞圖兄聯絡?」
吳三桂沉吟道:「瑞圖兄論起資歷,比你我都老,我料他必不會給豪格當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