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爭雄 第九百八十三章 歸州大營
李靖率領的大軍駐紮在歸州城外的大營,從夷陵郡的歸州,往西到巴郡,數百里之間有數個郡,十多個誠邑,都被李靖以秋風掃落葉般的勢頭,席捲而過。
如今長江沿岸的州縣,皆被李靖率軍攻克了,這是他的策略,從西向東,沿着長江岸線,水軍與馬步軍齊發,順水一路東下,勢如破竹。
清江郡、巴東郡、夷陵郡已被安撫住,下個目標就是南郡峽州城,只要拿下它,江陵的東大門等於全部拆除,梁國等若去了三分之一的疆域,西部完全陷落了。唯有東部和南部、西南偏遠地帶,還在管轄內。
其實,梁國看似疆域很大,許多都是表面的依附和管轄,其實像西南一帶,南嶺地區等,都是當地土司、部族管理,並沒有義軍稱王,所以大大小小城池的城主表示依附最近的梁國自保。
但蕭梁的政權剛建立兩年,遠不如大華那樣,推行新政法規,緊鑼密鼓地運作國家機器,把管轄區的地方官吏都重新任命、梳理,控制起來非常容易,但是蕭梁國的朝廷卻沒有細緻頒佈政策,也沒有足夠的人才,任命地方,所以許多郡縣看似是梁國疆域,實則都是掛名而已。
歸州大營。
李靖接到了敕旨,上面有陛下聖意,調侯君集數萬大軍過來增援,從江北攻擊梁國都城江陵,配合作戰,加速消滅梁國。
「陛下果然有大才略,十多萬步兵和騎兵,竟然擊敗了雙倍的突厥大軍,穩固了西北邊陲,如今只剩下江南之地未平定了,看來,我也得加快部署了。」李靖帶着幾分感慨,當年與羅昭雲相識在長安城時,可萬沒想到,那個少年日後能夠像這般,在亂世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幾位裨將聽完,也都顯得興致勃勃。
薛萬備撫掌道:「增兵之後,兩路夾擊,今年我們就能拿下江陵城,明年南方梁國的諸州,我等便全能佔據了,完成朝廷委以之重任。」
「當該如此!」
李靖神色沉穩,喜怒不顯於色,說道:「峽州城易守難攻,一邊靠江水險峻,一邊有山嶺阻隔,是一個硬骨頭,但我們已經佈局多日,斥候和細作陸續入城內,安插了許多人手,而且策反了幾名都尉、校尉,可以配合我們行事,這座城一旦拿下,江陵就在眼前了。」
「哈哈,梁國王蕭銑現下估計會感到恐懼了,他的那些兵馬,還都沒有勤王過來,內部已經出現了分歧,難以抗衡我大華的軍隊了。」
李靖感慨道:「兩國交戰,比拼的因素很多,國力、糧草、兵馬、將帥、君王的信任,朝廷的團結等等,都是很大影響。你們也看到了目前梁國一盤散沙,這與他們立國不穩有關,蕭銑雖然是蘭陵皇室後裔,有些才女,但畢竟不是皇室嫡系,也沒有真正的治國之才,儘管經營財團,在蕭梁一帶有些好名聲,但跟咱們的陛下比起來,也是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忽然間立國,掌握如此大的版圖,他卻沒有仔細研究政法,還是按照經商、扶持社團那一套。」
「一直簇擁他,是他財團的人,都得到了好處,歸附的人,卻並不信任,猜忌比較深。而且在治軍方面,並沒有經驗,讓這些武將們的士兵休戰務農,實際上想剝奪諸將的兵權了,各地駐紮的一些武將們,漸漸對朝廷生出不滿。去歲咱們派出斥候在各地散播消息,施用離間計,就是針對此。」
「將軍說的是!」副將們都點着頭,露出敬佩之色。
這李靖用兵,不但行軍佈陣厲害,而且也精通斥候之道,講究上兵伐謀,精彩派出細作混入敵軍城內策反,或是破壞,散播離間消息等等,瓦解敵軍的戰力,因此這一路東進,頗為順利,損兵也不多。」
一名身穿圓領長袍的謀士微笑道:「根據探子最新消息,以董景珍之弟董景乙為代表大將對蕭銑變相削弱武將的做法極為不滿,聚在一起,滿腹牢騷。大將軍只要再派細作混入江陵城,開始散播消息,聲稱董景乙等人策劃謀反,如此一來,用不到我們出手,蕭銑與董景乙的矛盾加重,到時候,不管董景乙想不想起兵謀反,都被逼入了絕境,只要朝廷有猜忌動作,風吹草動,董景乙等人就感到害怕,不反也得反了,不論誰贏,最後對梁國都會有致命打擊,到那時,我們便可以招降鎮守長沙的董景珍,以及其它州牧的將軍,並不費多少兵馬,便能拿下諸多城地。」
不少將領聞言,雖感覺渾身有些冷意,也知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