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的神豪人生 第二十七章、放價?揚價?
沈坤心裏有點信心了,就憑王士禛在康熙皇帝時便是文壇領袖的尊貴身份,他所留下來的手稿,怎麼着也不止一萬元了吧。
退一步說,就算是王士禛後人手書的,那自己也不會虧了。
讓劉青和陶松目前鑑賞出來這手稿的價值,兩人還真沒那個本事,確定這是王士禛的手稿後,兩人只能等待着許掌柜的來。
實際上,雖說筆鋒相近,劉青和陶松也並不敢斷定這就是王士禛的親筆所書,就跟沈坤擔憂的一樣。
也許,這是王士禛後人手寫,這種可能性並不小,那樣的話,書的價值也將大打折扣。
告訴沈坤後,三人便等着掌柜的回來。
許文良掌柜一大早就出門了,說是要活拿一件貨。
活拿指的是一名古玩商人從另一古玩商人手裏拿走一件商品,當時不付款,這叫「活拿」。
而「活拿」的規矩是價位講好了,只能多賣錢,不能少賣,即必須保底,言必有信。
價位它比買斷要高,一般說來,不再給活拿的人付手續費或跑道費,但活拿的人可以在低價上加價,叫「戴帽兒」,多賣的錢歸活拿的人,原貨主不問。
在天寶齋以及很多古玩商這裏,這種活拿的現象很普遍,天寶齋也是通過這種方式賺了很多錢,這次許文良活拿的是一件硯台。
對方說是四大名硯之一的端硯。
在硯台上邊,有南端北易之說,南端指的就是南方的端硯,北易則是北方的易水硯。
端硯古來便異常名貴,倍受文人親睞,加上它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以致上升到我國石硯之首,長盛不衰。
一塊品相好的手掌大的端硯,市場上賣出個五六十萬輕輕鬆鬆,對方的價格正咬在六十萬,這讓許文良左右為難。
儘管許文良知道端石的硯台材料枯竭,各大名坑久封多年,處於無石可采的地步,當下可以說是買一塊少一塊,買一塊賺一塊了。
但六十萬,許文良戴帽兒的空間已經很小了。
在天寶齋做事多年,許文良可以說是唐萬天的左膀右臂,他的眼力很好,被他看準的貨基本沒跑,還可以「拿分」。
要說沒什麼利潤,許文良覺得不如乾脆不買。
畢竟這東西承擔了風險,保不齊吃藥打眼。
許文良早上去見客戶,那位古玩商剛好出去了,他說回頭會帶着貨上門,這會,許文良回來了,他這一趟跑的可夠累的,回來後就倒了杯茶,咕咚咕咚喝掉了。
「劉青,陶松,那件活拿的貨一會老闆就拿過來,你們在一旁也掌一眼。」
許文良喝完茶,才看到桌上的畫,不過他沒多去問:「收了一幅畫啊,先收起來,張老闆馬上到了。」
「這位是?」許文良指着沈坤問。
「許掌柜,這是來面試的。他叫沈坤。」劉青介紹道。
許文良放下茶杯,道:「面試的啊,現在有點忙,要不改天你再來。」
「沒事,許掌柜,我不礙事的,我也可以在一旁學習學習。」
劉青道:「是啊,這個小伙子不錯,許掌柜,你就讓他留下學習一下吧。」
劉青並沒說書的事,但是他覺得沈坤是個人才。
「好,張老闆馬上到了,一會那貨你們好好瞅瞅給我。」
劉青和陶松紛紛點頭,沈坤此刻也很期待。
說起對硯台的鑑賞和了解,沈坤只停留在書本上。硯台是文房用具,因為它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所以也是歷代文人的珍選藏品。
硯台的材質豐富多樣,有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還有玉硯、瓦硯、瓷硯。
端硯尤其名貴,在眾多硯台中,以國硯著稱。
鑑賞硯台,工藝和品相,包括硯台上的銘文是鑑賞的關鍵。
工藝無非就是硯台的紋飾,市面上流通的紋飾有八卦紋,盤龍紋,魁星影像等,都是帶有寓意的紋飾,而越是做工精湛的硯台就越發名貴。
銘文呢,則是這硯台上是否有字。
大凡文人學士都喜歡到處題詠,或感懷,或記事,以此來抒發心志,寄託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