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狂野年代 第137章 目光轉向RB
1月20日。
地道投資辦公室中,一大堆資料案牘堆在桌上,陳篤正在埋首苦讀。
這些資料都是林濤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而來,有正規的出版物,包括圖書、雜誌及報紙,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透過商業諮詢公司收集來的付費資料。
所有資料指向的對象都是日本。
這也是陳篤下一個目標所在地。
「小篤,喝杯咖啡,你一連悶在這裏看了三天了,別太累着。」靠牆的角落裏,王國華按下錄像機的暫停鍵,起身泡了一杯咖啡給陳篤端來,神情有些不解和不忍。
在他看來,短短十天時間就賺了大錢,已經擁有了千萬資產,陳篤和家人們應該幾輩子都花不完了,何必還要在這裏苦熬。
王國華這階段也不是不了解香港的行情,即使陳篤想要留在這裏,這筆錢也足夠買豪宅過上一輩子好日子了,似乎沒必要再那麼拼命了啊。
「國華叔,我沒事的。」陳篤笑着接過咖啡喝了一口,放下杯子,目光再次回到資料上。
王國華搖搖頭,回到角落,把音量調低了些,坐下來繼續看起錄像帶來。
「日本......」過了很久,陳篤抬起頭,神情複雜地看向窗外的尖沙咀景色。
要想戰勝對手,必須了解對手,而不是故意貶低乃至漠視對手,那只會襯托出自己更愚蠢無能!
為了更好的進行下一步投機,這三天內,他通讀了至少有上百萬字的資料,對日本戰後的發展可謂了解極深。
首先得肯定一個事實,不談兩國歷史上的恩怨,日本絕對是一個值得研究學習的國家,了解和學習他們的發展之路,對中國來說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因為,他們走過的路我們正在走,而且說實話,我們走得還沒有他們穩當,我們面對的挑戰也比他們要大得多。
二戰後,由於麥克阿瑟強制推行的財閥解體和土地私有政策,日本國民普遍擁有了私有財產,從而釋放出強大的生產力和消費力,國民經濟自戰後的廢墟上飛速復甦。
我們總是攻擊日本人是美國人的忠實走狗,但很多人不了解或者不願了解其中原因,上面這條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因。
就像中國人民熱愛擁護打倒官僚地主、進行土地革命的黨一樣,廣大日本平民從此對美國充滿了感激和好感,要知道在美佔前,他們不過是財閥和大地主的佃農而已,一輩子都沒有自己的土地和財產。
60年代,隨着全球經濟進入一波上升浪,日本靠着美國主動提供的國內市場,輕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
這時候他們的主要出口產品是紡織品和玩具,還有一部分服裝,當時美國國內幾乎一半的輕工業商品是日本製造。
是不是很熟悉,這正是香港70年代、中國90年代的主要出口商品。
進入70年代,隨着技術和資本的積累,日本進行了產業升級,不再拘泥於輕工業,而是開始煉鋼鐵、造汽車、搞機床、賣家電。
原來的輕工業產品很快轉移到了亞洲其他地區生產,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香港等地區。
但是日本人遇到了一個嚴峻的問題,由於日本民族特性的緣故,他們製造的產品有個普遍特點,那就是精巧實用但是小氣,並不能迎合大大咧咧的美國人喜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汽車產業。
一直到70年代末期,日本的汽車等重工業產品,一直沒有佔據美國市場太大份額。
不過他們的運氣不錯,78年,伊朗爆發所謂的宗教革命,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交惡,80年,兩伊戰爭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到來。
第二次石油危機是大危機,對很多人和國家來說卻也是轉機。
香港的包船王藉此上岸,成功奪取英資九龍倉。
而日本則藉此良機,成功地讓更為輕巧省油便宜的日產汽車打入了西方世界,一度佔據其一半以上市場。
日本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