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梟雄 第三百三十章後裝步槍的時代
更新:11-23 11:25 作者:雨天下雨 分類:軍事小說
相對而言,那些東印度公司所屬的印度步兵表現就要差一些,這些和清軍士兵一樣抱着頭巾的印度士兵儘管也能和英法的本土士兵們一樣繼續前進,但是只看士兵的神情神態就可以發現,他們害怕了。︾︾,
和他們有着同樣表現的還有法軍中的印度支那僕從軍以及北非殖民地軍隊,這些英法兩國殖民地的軍隊雖然都經過了晚上近代化訓練,軍隊內軍官也都是英法兩國的軍官,但是僕從軍再怎麼用也還是僕從軍,戰鬥力雖然過得去,但是和英法兩國的本土軍隊還是有些較大差距的。
那些英法兩國的本土士兵們可以心態輕鬆的冒着炮火發起進攻,但是那些協同作戰的殖民地軍隊卻是雖然也跟着進攻,但是心理素質就要差許多。
而戰爭這東西,如果雙方的武裝裝備以及訓練體系相當的情況下,那麼士兵的素質就會直接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了。
距離近,更近了,當英法聯軍進入到大約八百米距離時,中華軍最後六磅騎兵炮也是開火了,他們並沒有使用榴彈或者榴散彈,而是直接發射的實心彈。
沉重的實心球炮彈從天空落下,然後落入一個個步兵方陣中,從堅硬的地面上跳下又落下,如果運氣好的話,一枚炮彈足以貫穿一整個步兵連的縱隊。
只需要兩三枚炮彈的準確命中,就足以擊潰一支步兵連。
不過中華軍的炮火雖然猛烈,但火炮的數量到底不算多,各種口徑的火炮加起來也不過數十門而已,遠遠比不上對面的聯軍火炮數量,要知道對面的聯軍火炮總數可是超過了上百門之多,而且相當多一部分都是從戰艦上拆下來的大口徑火炮。
聯軍的炮擊規模是要遠遠超過中華軍的炮擊力度的。
唯一不同的是。作為進攻方的聯軍的步兵們在進攻時,遭到中華軍的炮擊不能獲得掩護,從而損失較大,而作為防守方中華軍第六軍的步兵們卻是一直躲在戰壕和防炮洞裏頭,雖然頭頂上不斷落下炮彈,但是除非榴彈炮直接落入戰壕內。或者是在他們的頭頂上直接爆炸,要不然的話炮擊的效果是比較有限的。
在雙方的炮聲隆隆中,聯軍的步兵已經是越過了五百米的警戒線,然後發起了全面的衝鋒!
就和吳淞之戰的時候一樣,面對面對躲在壕溝和胸牆之內的敵人,這個年代的步兵們最好的進攻方式就是直接衝上去肉搏。
當然了,聯軍也不會傻乎乎的從正面進攻,這第六軍的正面防線也不過三四公里而已,他們完全可以派遣部隊繞過一段距離。然後從側翼發起進攻。
所以就當主力部隊發起正面猛攻的時候,在右翼方向上,一支大約五千餘人的英法聯軍士兵是小跑着繞過了第六軍的正面方向,然後從側翼沖了上來。
從天空上來看,就可以看見英法聯軍以正面、側翼為主攻方向,形成了一個半圓形的進攻態勢,整個進攻寬度大約三公里左右。
面對英法聯軍從右翼發起的側面進攻,施清瑄當即就是命令第八步兵師抽調一個步兵團增援右翼。
側翼。正面,此時炮聲彷佛已經消失了。剩下的只有聯軍士兵們發出的叫喊聲,他們叫喊着各種口號,在軍樂隊的鼓點聲中挺着刺刀沖了上來。
而當他們越過三百五十米距離的時候,正面防線的中華軍軍官們已經是相繼下達了命令:「開火!」
下一瞬間,整條防線上的中華軍士兵們開始了射擊,那些四磅的步兵炮也是同一時間加入了炮擊。
三百五十米的射擊。哪怕是對於線膛步槍而言其命中精度也是相當低下的,更別說第六軍使用後裝步槍後,執行的步兵戰術已經拋棄了齊射,是採用自由射擊。
也就是說,戰鬥開始的時候。軍官下令開槍,接下來士兵們就可以自由裝填,然後選擇目標瞄準射擊,不用和前裝槍時代一樣,要等待全部士兵裝填完畢後進行齊射或者輪射。
這是因為後裝步槍和前裝步槍在射速上的巨大差距,前裝步槍的理論射速可以達到一分鐘三分以上,實戰中普遍是一分鐘兩發到三發之間,也就是說一場戰鬥根本就打不出去幾發子彈,所以每一輪射擊都必須爭取獲得最大的命中效果。
然而後裝步槍的射速可以輕易達到每分鐘八發以上,甚至在熟練士兵的操作下,可以達到每分鐘十發到十四發的極限射速,比如說1858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