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第三九七節 真真假假傳的很快
更新:11-06 04:10 作者:晨風天堂 分類:軍事小說
劉安聽李繼隆連說了三個不好之後便明白了,李繼隆是真正的心懷正義,要滅倭以除惡揚善。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至於自己,劉安突然間認為自己也崇高了許多,自己也是好人。
當天,劉安憑藉聖旨、樞密院、中書給予的權力,下達了一條軍令,軍令從出了李繼隆府門開始,僅半個時辰,整個汴梁的軍人幾乎全知道了。
汴梁禁軍六大營,其中包括新兵營、廂軍調用訓練營,甚至是城衛都知道了這道軍令。
劉安手上再次掌握了大元帥兵符。
同時,劉安受命調十萬禁軍作戰,其任務,保護一座超級銀山。
十萬禁軍來保護的一座銀山有多大?
汴梁的茶樓在軍令下發一個時辰後熱鬧了起來。
有位六十多歲,擁有子爵封號的老副將一隻手拿着筆,一隻手捧着茶碗站在茶樓那面白牆前。
「守護一座銀山,老朽不知這銀山有多大,但老朽從軍多年,十萬兵馬負責駐守,那麼這駐軍需要多大地方,這個老朽知道,在座的怕是許多人也知道。」
「一營三千兵馬,加上雜、輔、役、勞。步兵需要兩千畝這麼大一塊地方駐軍,若加上操兵校場的話,便需要三千畝。」
平均一人一畝地。
有人就問了:「一人一畝地,要這麼大嗎?」
「這是常備駐軍的營盤,最少三道防線,拒馬為第一道、陷坑為第二道、營牆才是第三道。除此之外,這之間還有巡邏以及方便快速奔跑的輕馳道。再說營內,三千人吃喝,倉庫要有,存水的水池,存水的木桶,還要引活水入營……」
老校尉就這麼算着。
騎兵需要的營盤更大,十萬禁軍拉開了駐守,這裏需要一個縣這麼大的地盤。
那麼銀山有多大呢?
緊接着,一條小道消息不知道從何處傳出來,據說是來自嵩山,有個商人無意中聽到的。
據說是,寇相公派人去找銀匠查問,最大的爐一天可以煉多少銀。
大宋最大的銀爐,一爐可以裝二十石銀礦石,用灰吹法三天一個大循環,平均一天可以煉七爐,依大宋原先許多銀礦的出銀率,八石礦出七兩銀來計算,那麼一天約在七斤半的純銀。
而寇相公派人問的是,三百隻爐大概什麼時候能造出來。
那麼,商人的推算就是,爐不可能滿負荷使用,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清洗,就要整修。只有每天出銀至少十五石,否則根本不需要三百隻爐。
這個數字是錯誤的。
因為劉安給的推算是一年約千石,也就是差不多五十噸的產量。
可張齊賢用羊湯胡扯了一把,寇準腦袋給張齊賢搞亂了,認為一天就可以產一千多斤銀,也就是十石,把這個數據再翻了三倍。
而寇準派出去的人想的是,這爐運到海外,萬一損壞了沒有辦法及時修理怎麼辦,所以加一倍的量備足,萬一有損壞的還有其他的爐可以用。
所以加一倍,再取整。
這就是三百隻爐。
按這樣算下來,日產量從商人嘴裏傳出來的就是,每天至少十五石,一年就是四千多石。
事實上,那銀山在巔峰時期,一年就也就二千多石的產量。
而且這還是在有了蒸汽機之後,才達到的產量。
純靠人力,三十七噸便是巔峰,折下來就是七百石左右。
其餘的銅、鉛、鋅不算。
可民間卻不這麼看。
特別是劉安調一千禁軍精銳護衛那天然銀樹去嵩山,被無數百姓圍觀之後。
僅僅三天時間,汴梁城內連負責清掃路面的下等雜工都知道了,大宋發現了一處超大規模的銀山,但那不在大宋境內,禁軍調十萬準備前往駐守。
有人根據朝廷開出的預採購清單推算了。
毛線、毛氈代表那個地點比較冷,占城那裏很熱。而後,海船的造船量無限量擴大化,僅明州就要增加兩個大型船塢,證明要出海。
杭州、金陵、徽州商盟的人提出,極有可能在倭島。
因為高麗若發現超大規模銀礦,根本不需要駐軍,只要倭島需要。
同時,朝廷已經開始定製煉銀用的大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