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從和面開始 第1085章 陝西葫蘆雞
更新:09-13 03:18 作者:糖醋蝦仁 分類:都市小說
葫蘆雞是一道著名的陝西美食,起源於唐朝,據說是唐玄宗時期,禮部尚書韋陟的家廚所創。
相傳,韋陟此人錦衣玉食,窮奢極欲,對膳食極為講究,有「人慾不飯筋骨舒,夤緣須人郇公廚「之說。
有一天,韋陟命家廚烹飪酥嫩的雞肉,第一位廚師用先蒸再炸的方式做的,韋陟品嘗後認為肉太老,沒有達到酥嫩的口味標準,大為惱火,命家人將這位廚師鞭打五十而致死。
第二位廚師採取先煮後蒸再油炸的方法烹製,酥嫩的要求都達到了,但由於雞經過三道工序的折騰,已骨肉分離,成了碎塊。韋陟懷疑家廚偷吃,不容家廚辯說,又命家丁將家廚活活打死。
第三位家廚接受了上兩次家廚烹製的經驗教訓,在烹製前用細繩把雞綑紮起來,然後先煮後蒸再油炸。這樣烹製出來的雞,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雞身完整似葫蘆,這才讓韋陟滿意。
後來人們把用這種方法烹製出來的雞叫做「葫蘆雞「,其製作方法一直流傳下來。
徐拙聽完馮衛國的介紹後,並沒有覺得這道菜有多新奇,而對於廚師因為沒做好就被活活打死這件事有些無語。
氣抖冷,廚師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站起來?這個世界還能不能好了,到處充斥着對廚師的歧視……
靠!證明窮奢極欲的方式很多,為什麼非要拿廚師當背景板呢?
說話的功夫,馮衛國已經把雞收拾好了。
不過他對徐拙買的雞還是有些不太滿意:「做葫蘆雞,最好用西安郊區出產的那種倭倭雞,那種雞個頭不大,長一年也就兩斤出頭,肉質細嫩緊實,是做葫蘆雞最好的材料。」
說完他提着徐拙買的小母雞,失望的搖了搖頭:「這種雞雖然也好,但是太嫩了,經過煮蒸炸之後很容易變得稀碎。」
旁邊趙金馬不滿的嚷嚷起來:「做個雞而已看你嗶嗶的,不行就讓我來,我們中原的炸八塊不比葫蘆雞遜色!」
炸八塊確實挺不錯的,連魯迅都寫文稱讚。
但是跟唐朝就有的葫蘆雞相比,不管文化底蘊還是名人效應上都差了點意思。
畢竟去過西安的名人政要,都品嘗過這道美食,甚至西安事變的時候,在周總理牽頭舉辦的「和平宴」上,葫蘆雞還是主打菜。
馮衛國一邊絮絮叨叨炫耀着葫蘆雞的過往,一邊把雞身上的絨毛清理乾淨。
接着,他拿起菜刀,從雞後背上入刀,將雞的脊骨從中間破開,掏出內臟,再剁去雞爪,然後放在清水中浸泡。
一來是去除血水,二來則是讓雞的表皮鬆弛一下。
免得等會兒下鍋里煮的時候雞皮會破開。
半小時後,馮衛國慢悠悠的把袖子挽起來,開始製作。
不過他這副大師的模樣,又讓趙金馬不爽了:「趕緊的,在這擺什麼造型啊,你以為你是徐濟民嗎?」
馮衛國把雞從鍋里撈出來,準備下鍋煮製。
不過在這之前,需要用麻繩先把雞綑紮起來。
這樣能夠防止雞肉破皮碎裂,也能夠讓雞在煮製的過程中形成葫蘆的造型。
具體的做法是,拿着麻繩從雞翅根下面開始綑紮,一直綑紮到雞腿根的部位,也就是把整個雞肚子的部位用麻繩一圈圈的系起來。
綑紮好之後,馮衛國把雞放進了冷水鍋中,裏面加入蔥姜料酒,便開火燒了起來。
等到鍋里的水開後,他用勺子把浮沫撇乾淨,然後把火關小,蓋上鍋蓋,繼續悶煮半小時。
一邊做,他一邊給徐拙講着這裏面的注意事項,比如煮雞的時候,要用清水,裏面不能放花椒大料,更不能放食鹽白糖之類的調料。
一定要先用清水把雞肉煮熟煮透,這樣雞的味道和口感才更好。
而且等煮熟了之後再用鹵湯來蒸,就算蒸的時間再長鹵湯的味道也不會過重,不會壓住雞肉的那種鮮嫩。
另外,用清水煮也能得到原汁原味的雞湯,而這雞湯,則是等會兒蒸雞肉要用到的原湯。
聽了馮衛國的講解,徐拙對葫蘆雞這道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以前只知道這道菜需要先煮再蒸後炸,沒想到光一個煮就有這麼多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