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55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
上海外港,俯瞰大海,控扼長江,壹號港乃是軍港大漢東海艦隊的母港,出長江,跨大海,總能望見威武霸氣的戰艦,一舉一動都是對遠航而來的外夷商人的震懾,尤其在東海艦隊完成炮艦的更新換代之後。
貳號港距離壹號港有一定距離,是上海最大的民用港,規模大,泊位多,一次性能供上百艘大船停泊。與沿松江鋪開的內河碼頭不同,貳號港口多供近海、遠洋大船停泊,而深秋時節,正是港口最為忙碌的時候。
因為泊位緊張,無法進港,在上海港外還游弋着不少商船,都很「乖巧」。沒辦法不聽話,就在不久前,有一艘大食商船趕到上海,不知是第一次來沒有經驗,或者船長被蒙了心、失了智,竟敢不按規定、不聽指揮,想強行進港,補水下貨。
海關的巡邏船幾度警告,不聽,然後竟引出了東海艦隊兩艘炮艦,當着眾番船的面,打了上百發炮彈,將那艘大食商船生生擊毀壞,可震煞了一大波人。
正常情況下,上海這邊的反應是不至於如此過激的,海軍也沒這麼輕易出動。但是,此番上海正處於特殊時期,皇帝即將巡幸到此,豈能容區區蠻夷放肆,大漢的規矩,必須讓洋夷老老實實地遵守,否則墮了大漢天威,失了國格,若是上達天聽,那可不好交代
對皇帝的駕臨,高興的不只是上海的士民商賈,還包括成千上萬的外商,一定程度上,他們比大漢的子民還要興奮。畢竟,大漢沿海雖然開放了許多商埠,但大漢內地尤其是靠近皇權核心的京畿地區,卻是越發難進了。
對於諸多自海上遠來的夷商,整個大漢依舊籠罩着一層迷霧,開放的窗口固然光鮮亮麗,繁榮發達,吸人眼球,但比起神秘權威、統治着萬里江山、億兆生民的大漢皇帝,至少在當下,吸引力卻不那麼足了。
而趁着本季抵達上海的夷商們,又如何能不趨之若鶩,以至於有些準備離港返航的商船,都改變了時間計劃,就為了一瞻大漢皇帝的絕世風采,即便只是湊個熱鬧。
皇帝劉暘對上海的視察,還是從基本的政治民生開始,當然,對於這座已經成為大漢帝國最大貿易港的商業城市,過問事務多少要偏重於商業。
在這方面,有幾個讓劉暘都感到咋舌的數據,到雍熙十三年,上海所有港口埠頭十日周轉停泊的載重已達到32萬石之多,這樣規模的貨物吞吐,已經讓上海成為名副其實的大漢第一大港。
同時,每年僅江海關的總商稅收入,就已近三百萬貫。由於朝廷在糧食輸入上的低關稅,每年自南洋輸入上海港的糧食,也超過三十萬石,足以供上海全境四十萬士民兩月的糧食消耗。
除糧食之外,各種商品、物資的吞吐量,也在雍熙十三年攀至新高
當那一串串經過修飾的數據擺在劉暘面前時,他也不禁有些眼花繚亂,於老大帝國的巨大體量而言,上海這點成就並不算什麼,然而,這才幾十年啊,曾經的漁村、農田,就發展到如此地步。
一時間,作為帝國最高統治者的劉暘,也覺魔幻,內心充滿了不真實感,忍不住好奇心去探究究竟是如何成就這樣一座大都會的,而細思之後,劉暘生平第一次真正接受並肯定了「商業」的驅動力量。
上海已經不有不少洋商夷館,常年寓居於此的外商夷人也有數萬人了,對於這些,劉暘倒不像世祖皇帝,看着礙眼,要清除一番,當然也是由於上海這邊的外商多比較守規矩。
連同高麗、日本這樣的「友邦」商賈在內,劉暘命人從諸國各地商人中挑選了一些人作為代表,與他共進晚餐。
於是,有十二名外商成了「幸運兒」,得以就近與大漢天子對話。當然,這十二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家資豐厚,名氣大,且久居上海,識漢字,說漢話,遵漢禮。
在京城時,劉暘也曾不只一次同自陸上遠來的夷商接觸過,從那些陸商嘴中了解中亞乃至更遠地區的宗教、政治、軍事、經濟以及語言文化。
但對於浮海來者,過去劉暘見得多的,主要是早期的土著國家使者,隨着大漢對幾乎整個東南亞的制霸切割,這種外交狀態也逐漸變成如今「新漢藩體系」。至於海商,實事求是地講,此次還是劉暘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進行對話。
談話的內容,大體是一致的,主要是讓劉暘了解他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