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年代——向南向北 第870章 各方都來支援
測試廣告1艮山河全長七點二公里,無論是鋪設管道還是清淤和砌石磡的工作,都工程量巨大。隨夢小說網 www.suimeng.co
老譚和漢高祖劉邦,把整個工程,分為幾個階段進行,從環城北路開始,第一步先把艮山河連接江南運河的涵管封了,下游水壩那裏,四台大功率水泵日夜不停地排水,降低整個艮山河的水位。
兩岸的污水管同時往下鋪設,以一千米一個節點,第一個一千米鋪設好,把兩岸的污水截流後,艮山河上,就開始用鋼管和沙包斷流,斷流之後,還是用大功率的水泵把水從裏面往外面排,這一千米的河底裸露出來,裏面都是經年累月的垃圾、腐草和淤泥。
那時的施工設備還比較落後,清淤施工,沒有更多的辦法,那就是靠人挑肩扛,把垃圾和淤泥一擔擔、一簸箕一簸箕地從河道里往外面挑,一部分堆積在兩邊岸上的空地上,這個以後兩岸綠化的時候需要用到,更多的,是一翻斗車一翻斗車地往外面清運。
清淤的工程量太大,需要的人力太多,好在市總工會和團市委及時開展了「愛我杭城,為整治艮山河做貢獻」的活動,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和中學、大學的學生都被動員起來,集體參加清淤工作。
省軍區和駐杭部隊,也開展了軍民共建活動,出動部隊和預備役官兵,支援清淤工作。
來報名參加義務勞動的單位和人員實在太多,老譚每天都要在一張表上,排好人員後再提前一天通知他們,從幾點到幾點,一般每支隊伍到工地,加上中間吃飯的時間,一干就是十二個小時。
整個清淤工作為了搶天晴的時間,二十四小時進行,老譚和漢高祖劉邦,最喜歡深夜的時候,站在河岸上,看着一千米長的工地上,無數的小太陽把工地照得如同白晝,工地上彩旗飄揚,最多的時候,上萬人排成一列列長隊,肩上挑着擔子,沿着一條條的斜坡上下。
上去的時候,每個人的肩上都是一擔淤泥,下來的時候,肩上是兩隻空簸箕,人也顯得輕鬆了,腳步比上去的時候輕快,但節奏卻加快很多,有人甚至小跑起來。
因為很多部隊、學校和機關企事業單位,都在現場進行勞動競賽,挑一擔,可以領到一張票,最後以票的多少定輸贏。
連杭城的書記和市長,都帶着市委市政府機關的幹部,打着赤腳,挽起褲管,挑起簸箕,來參加義務勞動。
艮山河的石磡,和別處不一樣,因為要恢復米市河的歷史原貌,所以石磡的磡體是青石條,最上面是青石板,靠近環城北路,原來的菜地里,幾十個石匠,每天都在叮叮噹噹,用鑿子鑿着一塊塊青石,鑿出石條和青石板。
還有石匠,在鑿着青石的雕花欄杆,這個可是手藝活,不是誰都能幹的,他們要提前一塊塊準備起來。
兩邊的工棚里炊煙裊裊,一百多個廚房師父和幫工,在做着工人和來參加義務勞動的人員的早中晚飯和夜宵,劉立杆把張晨三堡工廠員工食堂的司務長老傅,借了過來,負責這裏的幾個臨時食堂。
老傅整天兩眼充滿血絲,看到張晨、劉立杆或者老譚,嘴裏就不停地念叨,吃不消吃不消,這麼多的人吃飯,怎麼吃得消弄,但他還是幹得兢兢業業,沒有一頓飯被耽誤。
雖然工地上惡臭撲鼻,但一到開飯的時間,大家捧着一次性飯盒站在那裏,照樣吃得津津有味。
臨時的工棚里,還有醫療站,這也是各家醫院派過來增援的,以防止有人不小心,被扎破了腳,可以馬上進行消毒治療。
在河底的淤泥里走,穿着任何鞋子都是走不動的,必須打着赤腳,而河道里,什麼垃圾都有,雖然即使玻璃和鐵皮,在淤泥里,也不那麼鋒利了,但每天受傷的人還是有。
河邊的工棚里,光竹編的簸箕,老譚就訂了二十萬副,漢高祖劉邦都看呆了,老譚和他說,我保證這些還不夠,這個項目完成,所有的簸箕都會被挑爛,還不夠。
每一支來的隊伍,都要過來領簸箕,走的時候,再把簸箕還回來,還回來的簸箕,需要馬上用水沖洗乾淨,不然淤泥乾結在簸箕上,簸箕就會變得很重,加上這中間,還有人簸箕挑壞了,就要來換,光這個地方,管理和沖洗簸箕的,就要好幾個人。
公司里人手緊張,劉立杆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