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年代——向南向北 第1011章 來來來
測試廣告1他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是求是書院。一筆閣 m.yibige.com
求是書院是浙江大學的前身,創建於1897年,是中國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學制,最早創辦的幾所新式高等學校之一,C獨秀、厲綏之、施承志、蔣百里、許壽裳、陳儀等,都是這裏的學生。
他們現在看到的這幢寺廟式的建築,是普慈寺大殿,就是求是學院的原址。
這個地方,是劉立杆瘋狂地買買買那個時候,和艮山電廠一起買進來的,他當初看中這地方,也就是像老譚說的,交通很方便,門前的大學路,雖然已經徒有其名,聞不到大學的氣息,但卻連接慶春路和解放路。
這地方有二十幾畝,當初劉立杆買下來,是覺得這裏可以蓋七八幢六層樓的房子,沒想到買下來之後才發覺,這裏和艮山電廠一樣,也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只允許保護性開發,不允許拆掉建商品房賣的。
艮山電廠是因為艮山河整治,被一起整修開放了,這個地方,當劉立杆知道不能建商品房之後,就把房產證土地證扔到一邊,把這地方,忘到西天外了。
這地方比艮山電廠還狠,艮山電廠原來是工業廠區,裏面的廠房還能利用,還有大片大片的空地,允許搭建像「河畔油畫館」這樣的非永久性建築,這個地方,不光只有這一個普慈寺大殿,不允許拆建,前面院子的整體佈局,也不允許破壞。
連四周的這些老牆,除非被雷擊,或因雨雪常年的侵蝕而坍塌,都不允許被拆除。
也就是說,你除了可以把這地方收拾收拾整齊,然後修舊如舊,是不能隨便動手動腳的,這還有什麼用?誰沒事來把這裏整飭乾淨了,再派一個人在這裏守着?
因此這裏,就被劉立杆徹底遺忘了,直到前面在大學路下車,他才有些迷惑,感覺這地方似曾相識,走進院子,才發現這裏自己來過,但仍然想不起來當時自己為什麼來。
直到譚淑珍說這裏是求是學院,是自己的,劉立杆才想起來,好像是有過這麼回事。
當時的過戶手續這些,都是雯雯和倩倩去辦的,雯雯為此,好像還罵過自己,買了一堆的垃圾,但也正因為手續是她們去辦的,劉立杆對這裏,就更沒有印象。
譚淑珍是那天在公司里清理柜子,在柜子裏發現了這裏的房產證,才知道公司名下,還有這麼一個地方。
開車過來看看,發現這裏空間夠大,這普慈寺大殿過去,還有兩個偏殿,和一排的房子,這個普慈寺,因為當時要辦學堂,已經改建過,這一排房子,就是那時候的產物。
包括原來在幾個殿裏,已經隔出了教室和學員宿舍、教師宿舍和辦公室,還有主辦和總教習的辦公室、圖書館和飯堂,求是書院當時聘請美國人E.L.Mattox為總教習,所以這裏,外面還是寺廟大殿的樣子,裏面,早就面目全非。
譚淑珍去文管局問過,這裏的修舊如舊,就是繼續保持這面目全非的樣子。
而這樣子,只要再做小的改動,就完全可以拿來當辦公室用。
前面院子的格局不能改變,但門進來的那塊空地,是可以澆築成水泥地的,加上從大學路進來的那扇門,現在看來很小,但在當時,已經不算小了,知府大人林啟是書院的首任主辦,這大門,總要讓他的轎子可以進出。
這門的寬窄,大貨車開不進,但小汽車是正好可以開進來,哪怕劉立杆的那輛騷包奔,進門之後,就是那塊空地改建的停車場。
譚淑珍來這裏看過之後,就決定把這裏整修過後,用來當辦公室,所以當杭城中心那兩幢寫字樓,開始爆賣的時候,譚淑珍毫不猶豫,就把準備留下來當辦公室的那層給賣了。
這裏整修好,搬過來之後,原來的辦公室就可以轉租給別人,現在租金已經漲價了,早就不是他們和杭城海關合同上的價格,他們因此,還能小賺一筆。
里里外外轉了一遍,張晨和老譚也覺得可以,夠他們用了,除了劉立杆登高遠眺的夢想不能滿足以外,最大的好處是,張晨和劉立杆說:
「你這浙大的,總算回歸到浙大了。」
張晨一句話就把劉立杆說興奮了,他指着總教習辦公室問,這總教習,是不是就是現在的浙大校長,我的辦公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