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溪舊事 第72章 情竇初開(20)
小和尚娓娓道來,邵驪菡和巫小賢越聽越有感覺,隨着小和尚的敘述,腦海裏面浮現出一些往事,有兒時回憶,有餘父母一起相處的時光,有獨處時的愁緒,有耿耿於懷的心思,有津津樂道的成績,對以後人生的憧憬嚮往,有對家人的思念與牽掛……由於小和尚的佛理宣揚,融進了一絲佛心,感覺對過往的一切又有了新的認識。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就如冬日奇寒的日子裏,圍着火爐烤火,嚴寒被驅趕,溫暖慢慢透過衣褲傳進身體;也如學習勞累後,慵懶的身子躺在軟綿綿的床上,有了不想動的頹廢感時,家人突然給你端上來一杯熱茶或是一碗銀耳八寶粥,心靈無比熨帖,手腳立刻熱血流淌,有了重新戰鬥的活力與願望……
佛經佛理給人戰勝困苦的希望,給人光照,給人復甦,給人新的曙光,給人重生的希冀……
這天晚上,邵驪菡和巫小賢也給小和尚講了一點詩歌的常識。
詩歌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雲「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在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後來一般統稱為詩歌。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時期就有相關文獻記載。《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所整理,關於這個問題學術界尚有爭論。中國古代詩歌歷經漢魏六朝樂府、唐詩、宋詞、元曲之發展。《漢書·禮樂志》「和親之說難形,則發之於詩歌詠言,鍾石筦弦。」漢荀悅《漢紀·惠帝紀》作「詩謌」。唐朝韓愈《鄆州溪堂詩》序「雖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謂,而喑無詩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澤長語·官制》「唐宋翰林,極為深嚴之地,見於詩歌者多矣。」《書信集·致竇隱夫》「詩歌雖有眼看的和嘴唱的兩種,也究以後一種為好。」孔羽《睢縣文史資料·袁氏陸園》「袁氏(袁可立)陸園在鳴鳳門內,……每逢佳日節期,州內文人名士在此聚會。所吟誦的詩歌,後來薈為專集,名《蓬萊紀勝》。」
詩歌飽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一、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二、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像;三、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四、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其間有一個絕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疊、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像,豐富的想像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